孫寶平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學習興趣的培養應滲透到每一個教學環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課堂中保持學習興趣盎然。
【關鍵詞】學習興趣;激發;重要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會主動積極。那么,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下面我談談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一、把舞臺留給學生,讓語文教學不再是一個套子
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得把“舞臺留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充當“導演”。如此,課堂氣氛才能融洽、熱烈,學生才能樂學、好思,教學活動才能順利進行,教學任務才能按質完成,課堂教學效率才能真正提高。例如我在講《雷雨》時,課前先讓學生在了解課文的基礎上,自編自演小品《雷雨》,讓他們都動起來,都參與進去;上課時演員用心演,觀眾用心體會;演完后,我趁熱打鐵,有目的地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大家討論。如:①周樸園對侍萍究竟有沒有感情? ②周樸園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趕出家門的侍萍時,為什么會驚恐萬狀呢? ③周樸園已經知道了魯大海是他的親生兒子,那么他對魯大海是什么態度呢?從他的態度,你看出什么問題? ④你怎樣理解周樸園“(厲聲)不要打人!”?……讓學生們都動腦筋思考,動口回答,并逐層深入地從現象到本質進行分析。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都學進去了,教學質量得到了提高。這就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傾聽他們的見解,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這樣,可以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注重導入,激發興趣
教學之道,貴在善導。一個良好的導語,讓課堂幻化成課文中的各種意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一但出現“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荷塘月色》一文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全文通過描繪肅靜、淡雅、冷清的荷塘月色,表現了作者不滿現實而又無法超脫現實的一種淡淡的哀愁和苦悶的心情。我首先引用宋朝詩人楊萬里的一首詩導入,即,“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接著引入課文,我說:六月的西湖荷葉滿湖,別有一番情趣。那么,夏日的夜晚漫步在清華園的荷塘邊,在朦朧的月色里又是怎樣一種風韻呢?這樣引用詩句來導入,無疑在學生心中激起了波瀾,激起了強烈的求知欲,同學們興趣陡增。這節課學生非常認真,都努力去品味夏夜荷塘的風韻。事實證明,注重導入,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可以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
三、設置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抓住最佳時機,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在玩中學,在動中求知,在愉悅中索取。如《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學生讀課文,想象大自然的神奇秀麗有些難度。若借助計算機設置課件:沿路溪流隨著山勢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在看那細細的孔隙,只容一只小船進出;內洞洞頂蜿蜒著一青一黃兩條龍,又添上形狀不同的石鐘乳和石筍,更給雙龍洞增添了神氣的色彩。通過多媒體課件,將課文有關知識景象組合在一起播放,創造了優美的學習情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四、注意激勵,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讓學生親近你,作為教師真正做到熱愛學生,發動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生觀”。熱愛學生,信任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要擁有良好的期望,熱情鼓勵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心,并激起學生對你真誠的尊敬,因此,在能激發學生情感,催其奮進的最佳時間和場合,應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分別提出略高于他們實際水準,并經努力能夠達到的目標,說出鼓舞他們奮發向上的評語等。如在每次月考之后,給不同的學生寫不同的評語,成績優異的希望他們再接再厲、勇奪桂冠,中等的希望他們樹立自信心與自尊心,促使他們敢為人先的決心和信心。我在作文評講中,決不放過學生的每一處“優點”,例如“你的作文語言活潑自然,如同你的人”,“讀你的作文,簡直是一種享受,謝謝你”,“你的文采真棒!”等等。在語文活動中,我及時地表揚、鼓勵,“你的記憶力驚人”,“你的字好漂亮”,“你的音質真好”,讓他們在參與中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喚起學習語文的熱情,培養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五、體驗成功、調動興趣
成功是每個人的追求,尤其是對后進生來說,那更是一種渴望。部分學生課堂沒興趣,不積極的主要原因是沒有自信,沒有過成功的體驗,久而久之,他們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而我抓住這一點,針對不同的同學設計不同的問題,讓每一位孩子都能體驗到成功,分享那份喜悅。初中階段的孩子們都有不服輸的精神,抓住這一點,你將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總之,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非常活躍的心理意向活動,教師在教學中要適時,有意識地進行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發展思維,培養能力,達到激發創造的目的,從而有利于課堂效果的落實,更有利于學生的終身想,達到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