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令
【摘 要】創新是一個民族快速進步和發展的主要代表和最大的助力,因此在新課改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對各個學科的創新教育投入越來越多的關注。而創新教育在學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尤其是在小學數學課堂上,不僅僅可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小學生的素質發展,同時還有利于為我國培養綜合性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意識對小學生的人生發展有重要意義,也是小學新課改的一大進步。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培養途徑
由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小學生在心智等方面的發展不太成熟,思維等各方面的能力也太過稚嫩,再加上小學生正處于天真爛漫的年紀,對身邊的新鮮事物都充滿濃濃的好奇心,所以,想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小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培養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愛因斯坦曾經表示,鑒于知識的有限性而創新卻是無限的,所以,對于人類來說創新是這個世界最寶貴的東西。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是至關重要的。那么對于小學老師來說,就需要實施良好的策略來幫助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下面就具體談一談創新意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培養小學生創新意識需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給予小學生尊重、關懷、理解和信任,讓小學生從老師的一舉一動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這樣做可以拉近小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師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強互動,并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產生共鳴。而且,由于每一個小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因此,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對知識的接受理解能力的特點對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相應的點撥或者指導。除此以外,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除了可以拉近師生關系,還可以讓小學生通過喜歡上數學老師來克服對數學學習產生的畏懼心理,從而促進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的“認識圖形”這一部分時,小學數學老師可以將班級里的學生均勻地分成若干小組,一定要注意每個小組中學生整體的學習水平要在大體上保持一個平衡,這樣有利于相互學習相互提高;接著,讓每一個小組的學生在上課之前搜集一些不同形狀的物體,并在課堂上根據本節課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從大家準備的物體中找到相應的形狀,比如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等等;然后小學數學老師在引領小學生用鉛筆把將自己觀察到的某一個面畫下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小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實踐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等形狀的認識。最后,老師在讓小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將自己畫的圖形重新組合,畫出來或者拼出來自己喜歡的圖案。這樣不僅培養了小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同時也發散了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要和小學生進行互動,活躍課堂學習氛圍,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熱情。
二、培養小學生創新意識要創設教學情境
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數學作為一門極具抽象思維性的學科,是各方面能力發展不足的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大障礙。因此,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用簡潔直觀具體的語言一一展現在小學生的腦海里,而對于這種情況來說,創設教學情境是小學生學習數學和創新意識的最強法寶,而且,老師創設出來的教學情境也是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最佳輔助工具,可以讓小學生在數學老師創設出的情境中發揮自主學習、探尋答案的欲望。首先是數學老師需要在學習知識之前先通過一系列的方法來引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先調動起課堂的學習氛圍,為創設課堂情境以及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營造相應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小學生置身于情境當中,在感受數學樂趣的同時體會數學知識的意義;最后,小學數學老師對本節課的數學知識以及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總結。
以小學數學北師大版中的“認識元、角、分”這一課為例。首先,學習這一課之前,老師可以先提出一些問題來活躍課堂學習氛圍,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們是不是都和爸爸媽媽一起買過菜啊?”“大家對于錢的計算和稱呼都知道嗎?”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先提升小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的興趣。接著在創設課堂學習環境。將教室變成一個小型的超市,并對小學生進行角色分配,比如誰當售貨員、顧客、人民幣等等,并放置一些實物作為道具,規定好價格,然后讓小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去“超市”購物,切記一定要聲明在這個過程中價格是直接計算的。最后老師在將本節課的知識點引入,加深小學生理解和記憶所學的知識內容。這樣通過創設情境的學習,不僅可以讓學生快速掌握所學知識,同時也提高了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樂。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解決問題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培養創新意識要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在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除了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知識點以外,培養小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也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數學老師要給予小學生最大的鼓勵、時間與空間,讓小學生敢于在數學課上發散自己的思維和想象力,刺激小學生創新意識的產生,對知識進行創新。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的長方體表面積與體積計算的相關知識點時,老師可以給小學生提供一些道具,例如:尺子、繩子、長方體形狀的盒子、水、沙子等等,要求小學生借助這些道具來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然后,小學生通過激烈的探討和思維的發散、碰撞和交流,找出自己認為最正確的測量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已經跳出了課本教材的限制,不需要對相關的概念公式進行死記硬背,而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操作來理解和學習這些知識點。這樣的教學方式的運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促進了小學生創新意識的產生。
除此以外,課后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創新型思維發散的習題也是培養小學生創新意識的一種有效途徑。通常情況下,在課堂知識學習結束后,老師都會用相配套的練習冊等來布置相應的習題,以便達到鞏固和提高小學生對當天學習知識的記憶目的。然后,僅僅是做題是不夠的,而是需要小學生通過做題來找到自己的做題習慣以及簡便直觀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最后數學老師要及時對小學生進行表揚和獎勵,鼓勵他們在接下來的學習中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創新意識對數學題從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解題,這樣不僅幫助小學生提高數學學習成績,也培養了小學生的創新意識。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一直都是我國教育支持的教育方式,而創新意識的培養恰恰是素質教育的最關鍵的一部分,而小學數學課堂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最好場所,所以,小學數學老師一定要利用好小學數學教學場所,堅定不移地實施創新教育這一教學方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來培養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保持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及欲望,為國家未來綜合性人才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小學生的揚帆遠行提供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劉鳳梅.新課改背景下創新小學數學教學以優化教學方法[J].教師,2015,(27):74-74.
[2]周圣明.小議如何創新小學數學教學[J].讀寫算(教研版),2015,5(8):265.
[3]陳紅.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提高智障兒童社會適應能力[J].考試周刊,2016,(99):80.
[4]趙連福.新課程下創新小學數學教學的幾點做法[J].考試周刊,2015,(59):73-73.
[5]李振南.淺談數學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教育教學論壇.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