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娟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在開展化學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還需要強化學生的情感教育,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教學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情感教育;情感因素;化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7)05-0097-01
新的課程標準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在這樣的形勢下,化學教師不得不尋求更恰當的教學方式去提升教學效率,以滿足學生素質提升的要求。而情感教育教學,即結合情感教育開展教學,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還有助于學生德育素質的培養。因此,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學科情感因素分析
在長期的教學中不難發現,化學中的情感因素大致可以分為道德因素、美感因素和理智因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結合道德標準來評價自己或者別人,進而產生道德感;美感是學生審美情緒發展的必然需要,當學生能夠理解化學結構之美、化學元素的和諧美等,自然就會產生積極參與化學學習的情感;理智是學習中探求真理的必然條件,利用理智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促進教學的有效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基本情感的發展,以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二、中學化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基本策略
1.結合學科中蘊含的情感因素實施情感
化學學科中蘊含著許多的人文情感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仔細分析化學教材中所蘊含的情感因素,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巧妙地將其運用到教學當中。化學教材是化學學科教學中情感教育實施的重要依據。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依據教材的基本內容,尋找學生的興趣點,挖掘情感因素,找到情感教育的切入點來開展情感教育。如,在講解元素周期表時,教師就可利用元素周期表表現出的和諧之美開展教學,激發學生情感體驗中的美感,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
2.基于師生之間的有效情感交流開展情感教育
在生態課堂的理論之下,師生和環境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這個系統在無聲無息地影響著教學活動的開展。只有師生之間能夠做到良好的交流,并在課堂中形成一種良好的關系,才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全面貫徹實施“學生本位”的思想,與學生進行良好互動,保證師生之間能夠做到有效的情感交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確保化學教學的有效開展。
為了保證師生之間能夠有效交流,化學教師必須先充實自身的知識,只有在教學之前先充實自己,才能保證充分地理解化學教材中的主要內容。教師還應自覺地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保證教學開展的高效性。此外,教師還要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和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將化學知識與學生的興趣點相融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保證教學開展的有效性。
3.作業布置與批閱中的情感表速與互動
作業布置與批閱是保證教學效果的重要步驟。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的水平,采取分層次或探究性的方式布置作業,以保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批閱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作業情況多采用鼓勵性評價,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通過這種方式可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提高化學教學的整體效果。
4.基于情感場的生態課堂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以賞識的態度評價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斗志,才能夠保證情感教育開展的有效性。因此,在開展評價之前,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針對表現好的學生,教師要做好表揚工作,以推動學生繼續前行;針對表現不好的學生,教師要積極鼓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良好的師生互動中,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學生的化學學習增添動力。
綜上所述,在開展化學教學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教育教學。這既符合課程改革對學生的要求,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開展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化學學科教學中情感教育實施策略的研究,結合化學學科中蘊含的情感因素實施情感教學,基于師生之間的有效情感交流開展情感教育,在布置和批閱作業中滲透情感教育,教學中開展生態課堂教學評價等,將情感教育滲透到教學的過程中,促進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
(責任編輯 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