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展燕
摘要:我們正處于知識經濟的時代,企業(yè)和國家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知識資源和人才之間的競爭。對于高中畢業(yè)生來說,一部分可能直接走向社會,為國家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一部分可能繼續(xù)深造,提高自己的綜合水平,不論是哪種選擇,都需要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進行恰當的指導。本文將就技術支持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行為研究展開探討。
關鍵詞:互聯(lián)網技術 高中數學 課堂教學行為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5-0158-01
教學行為是動態(tài)的、復雜的行為系統(tǒng),課堂教學行為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組成部分,課堂教學行為的合理性、質量直接決定著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研究教學行為實際上就是研究教學情境中師生行為的特征和表現,總結教學行為的發(fā)展和發(fā)生規(guī)律,提高學生學習自覺性,更好地控制教學行為,實現學生的快速提高和綜合發(fā)展。
一、技術支持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行為分析
教學行為是復雜的、系統(tǒng)性的,高中數學教學行為對于數學教學質量影響較大,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對教學行為的研究。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的支持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學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而是由學生來決定學什么、怎么學,傳統(tǒng)教學枯燥、效率低的缺點基本被克服,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和教學工具,如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能夠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具體,讓學生不再對數學感到畏懼,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活躍,帶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能夠更快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同時,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能夠將繁瑣復雜的解題步驟變得簡單易懂,學生理解起來更加輕松,記憶也更加深刻。有效的教學行為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讓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體現出行為自覺性。運用技術支持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行為,能夠有效改進課堂實踐的質量和教學水平,實現學生數學成績和綜合水平的提高。
二、技術支持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行為研究
(一)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更加頻繁
針對技術支持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表明,很多教師都開始嘗試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提高了課堂教學中師生溝通交流的頻率,學生遇到了不懂的問題也敢于向教師請教。教學中教師還積極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分組探究,教師起到的只是引導和輔助的作用。教師擁有資深的教學思維,運用這種思維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采用深入淺出的方法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知識點。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能夠高效、全面的接受,這樣才算是良好的師生關系。技術支持下的高中數學教學行為,由于教學方式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也更加頻繁、有效。
(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了明顯的對話特征
數學是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對總成績有很大影響,高考考查的是學生的數學基礎,但是也要求學生的知識較為全面,能夠充分理解各種題型并掌握解題方法。但是高中數學是階段性的,高一、高二和高三的數學知識雖然有相連的內容但是聯(lián)系并不是很緊密,僅在同一年級的同一階段有較為密切的邏輯關系,因此,學生要學好數學,必須構建完善的知識網絡。但是新課標環(huán)境下,很多教師都是以教材為基礎進行講解,再加上數學知識比較晦澀抽象,學生學習事倍功半。而在互聯(lián)網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充分運用互聯(lián)網素材開展教學,學生能夠更好更快地理解數學知識,對于核心數學理論和應該掌握的解題方法、解題技巧也能夠做到深刻記憶,在學習中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困難,能夠積極主動地與其他學生或者與教師溝通交流解決自己的疑問,數學學習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
(三)忽視了學生觀點對教學行為的影響
目前高中數學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都是專家、學者和教師共同制定的,忽視了學生對學習的需求。傳統(tǒng)數學教學存在很多問題,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不高。針對高中生的調查顯示,很多高中生都認為高中數學內容較多,知識點繁瑣復雜,教材內容頁較難,因此,針對目前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應該從學生著手,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對大綱進行適當的調整。
(四)改變課堂對話的切入點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讓課堂教學更加民主和諧。在信息化的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可以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小組討論教學法,切實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支撐。
三、結語
綜上,在信息化技術不斷普及的大環(huán)境下,高中數學教學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能力,創(chuàng)建良好的課堂氛圍,通過師生之間良好的溝通交流,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主動性,切實實現有效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湯曉春.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J].中華少年,2012(13):115.
[2]張修普.新課程理念下數學課堂教學行為的誤區(qū)[J].試題與研究,2014(20):63.
[3]張云.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行為的誤區(qū)評析[J].考試周刊,2015(42):101.
責任編輯:孫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