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艷
摘要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內在要求和社會追求。在以人為本,全面實現人的價值的當下,研究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本文從追尋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淵源入手,深層次說明前人思想觀點對于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影響。之后,本文將會對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提出過程和主要內容進行闡述,最后本文將會對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中國化進行闡述,證明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一個鮮活發展的理論。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 人 全面發展 以人為本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識碼:A DOh 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411
一、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及其淵源
(一)人的全面發展的古代哲學淵源
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國家,其傳統都十分悠久。自人類社會形成以來,人的社會屬性便已具備,人類已經脫離了自然狀態,開始嘗試按照理性對自身進行初步的改造,這便可視為人對自我全面發展的追求。
根據歷史記載,早在堯舜禹時期,人們便推崇那些身體健壯,智力發達,擁有一技之長的人,這在人們對遠古時期藝術品上人物形象分析的過程中便可以看出。至西周時期,這種人的全面發展觀表現的更加明顯,例如通過禮樂制度對人的道德進行要求。至后來的孔子時期,更是將“禮、樂、射、御、書、數”作為君子必備的六藝,追求人的外在體能,內在道德,社會技能全面發展。
在西方哲學中,這種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更是有著悠久的傳統,古希臘哲學的整個理論起點便是人,追求人的真、善、美,主張通過教育使人的德、智、體實現全面發展,這在古希臘神話和古希臘雕塑作品中已經有所表現。至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時期這種人的全面發展觀點進一步豐富,對人應該如何實現全面發展和實現怎樣的全面發展都有了明確的哲學探討。
(二)資本主義時代到來與人性精神的高揚
隨著中世紀的到來,西方哲學發展發生了一次根本轉向,哲學由人的哲學變為神的哲學,人的理性完全被壓抑在基督教神權之下難以得到發揮,因此人的全面發展也沒有獲得發展。但是隨著資本主義的悄然萌芽,文藝復興在歐洲高揚起了人性的旗幟,弘揚人的價值成為整個文藝復興時代的主流,人的全面發展也隨之重新回到西方哲學的中心地位。直到啟蒙運動時期,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理性指導下人類開始對人的精神和靈魂進行深層次的探討。康德率先站在人本主義的立場上指出啟蒙運動的目的就是為了使人的理性得到徹底的弘揚,人在理性指引下走向自我的全面發展。黑格爾更是進一步指出,國家統治的合理性就在于要創造一切有利條件使人得到充分和全面的發展。教育理論家夸美紐斯更是利用種子學說為人的全面發展辯護,夸美紐斯在種子隱喻中表達,人的靈魂中包含了虔誠、德行和博學三顆種子,正是三顆種子的共同作用,人才能在最高理性的支配下實現生存,獲得認識,在具有終極性追求的同時心懷敬畏,不為所欲為。席勒也在《美育書簡》中闡述了美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至此,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框架已基本奠定。
(三)空想社會主義對人的全面發展的初步探索
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如圣西門、傅里葉則站在建立理想社會的高度對人的全面發展理論進行了闡述,明確指出理想社會的根本任務就是創造一切有利條件實現社會集體中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從而使每個人的全面發展造福社會。相比資產階級思想家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空想社會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更進一步,深刻指出了要想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建立公有制社會取代私有制社會,避免人為了一己私利而道德淪喪,互相傾軋。另外,必須取消社會等級區別,體力勞動,智力勞動對于人類社會而言就像德、智、體對于一個人而言一樣重要,必須同步發展。最后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歐文還指出了勞動和教育在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中的重要性。但是空想社會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的最大理論缺陷在于沒有從政治、經濟提出系統的人的全面發展的實現方式,而這些都將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得到闡釋。
二、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提出過程及其主要內容
(一)馬克思主叉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提出條件
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提升,機械化的大工業生產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也要求人的全面發展。首先,相比過去的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人的職業流動性更強,這就需要人更加全面的發展自己才能適應工業社會的要求。同時,大工業的發展也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基礎,科學技術的進步也極大提高了人類發展自我的力量,生產力的發展也使人用于自我發展的時間增多。但是資本主義社會下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也導致了人的異化,阻礙了人的全面發展。由于社會財富集中于少數人手中,因此實際上在資本主義社會之中,只有極少數人能獲得自身的全面發展,而大部分人都在政治、思想、體力上遭受著奴役,人性得不到高揚,成為異化的人。于是一系列旨在爭取廣泛的權利和自由的工人運動開始展開,其最終目的就在于使生產力發展回歸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正途。
(二)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內涵
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概括起來可以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人的需求的全面發展,人的勞動的全面發展,人的能力的全面發展,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人的自我個性的全面發展。
馬克思主義將人的合理需求看作是人的固有屬性,并且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動力。人的需求從早期物質生產力水平低下時期的溫飽等生存需求,到社會財富豐富后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并存,最終到共產主義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的勞動也成為精神需求的一部分,是一個歷史性發展的過程。馬克思指出勞動是人類的本質和人的存在方式,人在通過勞動改造世界的同時也在通過勞動改造自身,因此人的全面發展離不開人的存在方式,即勞動的全面發展。勞動的全面發展首先包括人的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也就是人的體力和智力水平的全面發展,全面運用。同時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勞動的全面發展伴隨著勞動認識、勞動關系等勞動社會屬性的全面發展。人的能力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核心,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追求,人的能力的全面發展包括人的自然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全面發展,潛在能力和現實能力的全面發展等,并且馬克思指出消滅私有制是人的能力全面發展的必要前提。人的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因此人的全面發展也包括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公有制社會下,人通過不斷擴大自己的社會屬性才能成為豐富健全的人。最后,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也包括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避免個人的異化,成為獨有的自我。
可見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是個人,群體,社會發展的相統一,是人的智力、體力、社會屬性、精神追求的全面發展。
(三)如何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中人的全面發展
在談及人的全面發展的實現條件時,馬克思結合人的全面發展的內涵,指出了以下幾點,首先,社會生產力要高度發達,并且得到人的充分占有和利用,已取得人的全面發展的物質基礎;其次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全面消滅私有制和舊分工,建立自由人的聯合體,只有再這樣的情況下人人平等、自由才有了保障。其次,針對人的能力的全面發展,還要建立全面的教育,使人的智力、體力、社會能力得到全面培養。最后,在具有以上基礎后,個人要將自己與社會建立廣泛的結合,積極通過社交活動豐富自身社會屬性。
同時,馬克思指出人的全面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一個歷史性的進程,包括前資本主義階段、資本主義階段和最后的共產主義階段。
三、總結: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中國化
中國共產黨也將馬克思主義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得出了豐富的理論成果,其中包括毛澤東提出的人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目標、鄧小平做“四有新人”的理論、江澤民時期人的全面發展思想、胡錦濤“科學發展觀”中的以人為本思想,這些理論成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人類共同的理想和奮斗目標,也是一個鮮活發展的理論,必然能在后人的實踐中得以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