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崢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全球經濟的變化發展,我國人民幣在近年來面臨著升值的壓力。人民幣的升值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直接影響我國進出口貿易的交易數量,減少外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減緩我國經濟的發展。這間接導致了我國物價的改變,就業變得困難,給國家宏觀調控帶來不確定性,人民收入減少等一系列問題的發生,進而對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及經濟產生重要影響。在文章中,將通過2005年來匯率變動的數據情況,分析在人民幣升值背景下進出口貿易受到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匯率;進出口貿易;影響研究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與擴大,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貿易關系日益緊密。因此,外貿經濟在我國經濟中逐漸占據重要地位,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外貿易調動市場經濟的活力,刺激了經濟的發展,促進我國產品的生產,以便獲得最大利潤。同時,這可以充分調動各國的積極性,各國之間分工不同,共同合作,極大促進產業的進步與結構化的調整,形成產品制造到銷售的一條鏈,是各國的經濟實現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然而,匯率是維系各國貿易持續往來的重要保障,是實現經濟往來平衡的重要工具。各國之間的匯率一旦發生變化,對國與國之間的交易會產生不可避免的影響。由此可知,研究匯率的變化及其對各國貿易之間的影響就顯得至關重要。在本文中,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并根據我國經濟市場的具體情況,分析我國人民幣升值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期待提出相關問題的方案。
一、人民幣升值背景下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現狀
1.2005年以來人民幣升值軌跡。自2005年以來,我國的人民幣升值的速度逐漸加快,主要分為3個階段:一是2005年7月至2008年9月,人民幣處于加快升值階段;二是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人民幣升值幅度逐漸減小,趨向穩定階段。2005年7月,我國對匯率進行了改革,到2008年9月,我國的人民幣兌換美元升值了19個百分點。然而,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對各國的貿易都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我國為了緩解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人民銀行對匯率進行了變動,旨在利用匯率杠桿在國際收支的重要作用,平穩了人民幣換美元的匯率波動幅度,暫停了人民幣的升值的趨勢。2009年以后,我國經濟發展有了良好的趨勢,經濟日漸復蘇、逐漸回升,人民幣換美元的匯率穩定在6.83元左右;三是2010年以后,我國人民幣升值速率逐漸加快。在2011年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匯率由原來的6.8165元/美元升為6.4778元/美元,升幅達到了4.9%。2014年1月14日,人民幣匯率再創新高,突破歷史記錄6.1,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匯價為$1=¥6.0406。從這以后,人民幣匯率開始向下滑坡,連續3個月貶值,而后逐漸回溫。
2.2005年以來,人民幣升值背景下我國對外貿易差額的變化。通過以上匯率數據的變化,分析我國進出口貿易差額的變化。全球發生經濟危機的2008年,我國對外貿易受到較大沖擊,然而我國處于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相對其他國家而言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在2008年,中國的出口額已經達到世界第二,進口額排世界第三。因此,在2009年,我國對外貿易的份額仍然處于增長階段,出口額快速增長,趕超了其他國家,居世界第一。同時,我國的進口額與不甘示弱,僅次于美國。2001~2010年,這十年里,我國的進出口額占世界總額的比例都在不斷增長。2010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727.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4.7%。貿易順差為1831億美元,減少了6.4%。同時,我國的貿易順差與進出口總值的比例開始下降,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時期。總而言之,中歐貿易額達到4797.1億美元,增長31.8%;中美貿易額3853.4億美元,增長29.2%;中日貿易額2977.7億美元,增長30.2%。
二、人民幣升值對進出口貿易的有利影響
從匯率變革到今天,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整體上呈現增長的趨勢。同時,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呈現增長的趨勢。由匯率的變化分析可知,我國在重要的2008年及2009年,人民幣仍然是持續升值,進出口貿易順差是不斷擴大。按理說這違背國際貿易收支理論。在2014年12月底,我國全年的而貿易總額比2005年增長了進3倍。由此可知,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1.有利于中國進口貿易活動。人民幣升值之后促使我國進口商品的價格處于下降的趨勢。一方面,原本昂貴的國外能源,例如石油的價格變得相對便宜,增強了我國的購買力度。加之,近年來國際油價是一直處于快速增長的階段,我國的石油多是依賴于進口,人民幣的升值無疑是減輕了我國財政的負擔,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少由于石油、礦產資源、高新技術設備等價格的上調給中國進口企業所帶來的損失,相對地降低了進口成本,有利于促進中國進口貿易的發展。同時,這也增強了產品的競爭力度,提高我國相關部門的利潤。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促使國外商品的價格偏低,促進了我國居民對國外商品的購買,提高我國居民的消費水平,刺激了我國商品的變革創新及發展,調動我國市場的活力。降低了進口產品的成本,有利于擴大我國商品的對外出口。
2.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優化對外貿易結構升級。我國經濟的發展相對于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而言是相對落后的,特別是高新領域的發展遠遠落后。在我國對外貿易中,很多企業基本上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技術含量非常低,更是具有高度污染環境的特點,出口的商品多是廉價品。人民幣升值使國外的商品價格相對偏低,我國居民可以用相同的貨幣購買到國外更多的產品,這種良性的競爭鼓勵了我國服務業與制造業的發展,有利于貿易品部門和非貿易品部門之間的而均衡配置。同時,這也刺激了我國的企業調整產業的結構,逐漸淘汰落后,低附加值的產業,有效利用全球性的資源,建立全球性的銷售平臺,逐漸向高新技術的產業進軍,改革創新,吸收國外的經驗不斷優化自身企業的發展,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實現規模化的生產與銷售,提高產品的創新能力,加快我國企業的轉型,向國際化的發展進軍,提高我國企業的競爭能力的同時,從而促進我國企業的發展。
3.減少貿易摩擦,改善貿易關系。根據世界貿易組織2014年底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的對外貿易總量居世界第一,并持續兩年位于第一,積累了非常大的貿易書順差,超過了我國貿易總額的增長速度。這就直接導致了我國經常性受到歐美等國家的抨擊,我國卷入勞務貿易糾紛當中,頻繁受到其他國家的反傾銷訴訟,導致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關系越來越緊張。而人民幣的升值無疑是緩和我國與其他國家緊張關系的調節器,這增加了我國對國外商品的需求,降低了貿易順差額。這對于構建國與國之間的和諧關系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4.消化過剩的外匯儲備。我國現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發展中國家,外匯的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利用我國現有的資源發展。若我國一昧大量增加外匯儲備,無疑是造成資源的浪費,同時不能開源節流,為我國經濟的發展謀福利。人民幣的升值使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人民幣在國外市場的購買力增加,不但消化了過剩的外匯儲備,而且可以加快我國經濟參與到全球經濟的發展進程,并在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中占據重要的作用。這吸收了國外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的同時,緩和我國資源匱乏的瓶頸。
三、人民幣升值對進出口的不利影響
1.抑制出口企業的發展。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以人民幣標價的商品在國外變得昂貴,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少國外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的需求,這對于我國出口的企業會形成致命性的打擊。人民幣每升值1%,企業的出口成本將增3%至10%,以國內原材料為主導出口產品的生產企業出口積極性將會受到挫傷,加之商品在國外的銷售數量急劇降低,造成企業出口的壓力。同時,我國對外出口的企業多是勞動型的企業,文化程度低,出口的商品技術含量水平低,易被其他的商品替代,能在國外生存的優勢便是價格便宜,而人民幣的升值使這一優勢變成了劣勢,我國出口的企業面臨著破產的問題。這些行業多數集中在服裝業與制造業,人民幣的升值在短期階段抑制了這些行業在國外的發展。
2.抑制國內企業的發展。國外的商品價格相對變低,質量卻優于我國的產品,這一因素刺激了國民對其的購買欲,降低了對國內產品的消費,這直接影響了我國企業的銷售數量,直接導致了產品制造數量的下降,這對于我國企業經濟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特別是處于初步發展的中小型企業,其沒有形成產品生產到銷售的一條鏈,沒有完善其相關的管理制度,缺乏人才的培養,在市場競爭中缺乏一定的經營經驗,容易在市場的考驗中夭折,停產甚至是倒閉。在這段時期內,我國企業的發展會受到嚴重制約,占據市場的份額會下降,從另一方面而言是促進國外經濟在我國的發展。
3.加大我國的就業壓力。人民幣加大我國的就業壓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我國的經濟發展是相對緩慢,出口的多數產品主要是依靠技術含量低、低附加值、科技含量少的勞動密集型商品,而高新技術含量的商品依靠于進口。人民幣升值了,導致了勞動型產品出口數量急劇下降,企業為了生存,減少勞動力的支出,必然會大幅度削減工人,人民的失業率增加;其二,國外企業在我國進行投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的就業率,降低失業率。而人民幣升值,會提高國外企業在國內的投資成本,迫使外商轉移,減少在我國的投資,出口產品數量減少,同樣會加大我國失業人員的問題,間接導致一系列政治與社會的問題,民生問題發生普遍。
4.影響外商投資的積極性。鄧小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門戶大開,加之大規模的優惠政策,吸引了很多國外的投資商在我國的投資,投資或生產出口商品,開放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刺激了商品的多樣化,我國吸收了許多企業形成不不斷發展的寶貴經驗。在人民幣開始升值之后,對其無疑是起到了抑制的作用。外商在我國的投資成本會提高,在我國的競爭力下降,會轉移到其他國家進行發展,這減少了我國利用外商投資與引進外商的機會,減少了我國企業與外商之間的貿易往來,對于我國高新技術的發展是及其不利的,制約了高新技術的形成與發展。
四、人民幣升值背景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策略
從以下方面為人民幣升值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提供策略,盡最大可能消除人民升值對其產生的不利影響。
1.轉變進出口增長方式。我國對外出口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同時,許多發展中國家出口的同樣是類似于勞動密集型產品,技術水平低,能源消耗大,這就直接導致了這樣的商品對國外消費者而言需求彈性較大。若我國人民幣的升值過快,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產品價格優勢會迅速壓倒我國的產品,其產品在國外占據的市場份額加大,這對于我國出口企業會造成致命性的打擊。另一方面,我國對國外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加大我國進口貿易的比重,在長期的發展進程中會出現巨大的貿易順差,對外貿易收支失去平衡,影響了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健康發展及可持續發展。而要解決此問題,必定是要轉變進出口的增長方式,加快出口企業的技術創新及技術進步,改變出口產品的結構。一方面,國家財政對出口企業提供優惠的政策,減輕出口企業的稅收,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及為出口企業培養具有先進及管理型的復合人才。鼓勵企業進行創新性的管理,研發具有技術含量的產品,以提高出口企業產品的在國外的競爭能力,也是我國改革發展的重要的一步。同時,我國要大力發展國內服務業的優勢,細化服務業的分工程度,并取消進入服務業的各種壁壘限制,降低進入門檻,簡化對其的神審批流程等。這是在短期時間內緩解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國家積極參與到宏觀調控當中,對匯率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改善貿易收支不平衡的問題,提高了出口產品的供給彈性。
2.國家完善補貼政策和退稅機制。傳統的補貼政策只是在短期內降低出口企業的生產成本,改善國際貿易收支,刺激出口貿易。從長期發展的角度而言是不利于我國貿易的發展。分析其原因有,一是出口企業更加依靠國家財政的幫助,降低企業本身的能動作用,缺乏發展經營的積極性;二是國家進行補貼后,出口企業只會在價格方面進行打壓以提高企業自身的利潤,卻不顧國家補貼的初衷,在根本上依然是不利于國家經濟的長期發展。歸根到底,國家補貼的最終收益者只會是國外的消費者,反而是為其他國家做嫁衣。國家一旦取消補貼政策,出口企業會大規模倒閉,仍然會造成國家經濟的虧損。
解決上述問題的根本方法便是我國完善相應的補貼政策及出口退稅政策。一是降低對高能耗、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商品的補貼;二是利用適當的強制手段對出口產品的結構進行優化,提高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退稅率,以正確的方式激勵企業不斷創新。重要的是,對服務業的出口企業實行增值稅零稅率或者直接免稅政策,在短時間內大力發展服務業以彌補其他行業的短板。
3.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在全球經濟的影響不斷擴大,國際貿易中人民幣的份額加大,這會提高我國匯率制度的穩定性。因此,我國的經濟需要保持著較快的增長趨勢,積極平穩人民幣的匯率。同時我國提高在國際上的軟實力,完善與貿易相關的法規政策,積極對國內外企業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護,開放國際市場的金融體系,提高人民幣支付結算和交易兌換功能的便捷性。另外,國家通過大力發展服務行業,刺激人民幣在國外的流通,提高國外消費者在本國的消費。
五、總結
人民幣升值背景之下的確是對本國進出口貿易產生的了一定的影響。但只要我國積極對進出口企業進行扶持,利用國家政策及宏觀調控參與到市場經濟的運行中來,不斷擴大我國的內需,大力鼓勵出口企業創新性的發展,變革傳統的經營模式,必然會迎來國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同時,國家通過各種手段平穩人民幣匯率的變更,不僅利于國家在全球經濟的發展,更是對國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種保障。
參考文獻:
[1]郭佳佳.人民幣匯率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研究[D].遼寧大學,2015.
[2]奚君羊,李志軍.中國貿易收支的匯率彈性和收入彈性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11(01).
[3]呂艷霞.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08(11).
(作者單位: 群星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