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麗
摘要:隨著對跨境電商的支持和發展,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勢頭十分強勁,而我國相較于其他國家而言,在跨境電商發展中具有較強的規模效益,并且跨境電商的總量也在與日劇增。即使如此,我國跨境電商在發展中仍然避免不了一些問題的產生,而本文是結合跨境電商在我國發展中的現狀加以分析,從而綜合得出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的升級途徑。
關鍵詞:跨境電商;現狀;升級途徑
一、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現狀
(一)跨境電商發展中形成一定的規模,速度較快
根據我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的跨境交易規模達到了3.1萬億元人民幣,占據了我國進出口整體交易總額的百分之十三左右,對比前幾年提高了將近八個百分點。而跨境電商的交易總額還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加,其增長速度遠遠高于我國外貿的整體增長速度,與此同時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二)跨境電商進口與出口比例不協調
跨境電商分為進口和出口兩個類型,我國的跨境電商的發展形式主要以出口為主,但是在實際的電商發展過程中,由于我國龐大中國制造的影響力以及性價比,使得海外市場青睞于我國制造產品。但是由于我國內部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對國際商品的需求也在增加,因此形成了跨境電商進口增速大于出口的現象。
二、我國跨境電商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跨境電商發展中稅負比例存在問題
海關對入境人員的行李物品和進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稅,被統稱為行郵稅。這種稅制的征收對象基本為入境游客、運輸工具以及服務人員攜帶一些應繳納稅的物品,我國的行郵稅的征稅標準大致分為四個檔位: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百分制30以及百分制五十。這些征稅的標準和差距十分大,根據物品性質的不同征收不同的稅費,由于現有稅制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跨境電商的發展。
(二)缺乏建立健全的法律體系,得不到妥善的保障
隨著我國電商發展速度的增快,我國有關電商的法律制度已經無法跟上其發展腳步,而跨境電商是相對于國內電商而言在法律制度方面要求更高。但是縱觀我國對于電商的法律條文,在經濟領域范圍內并沒有對有關規定進行規范。在傳統的國際貿易活動中還有一定的法律規范的條文進行約束,但是跨境電商卻在這方面略顯薄弱。
(三)市場缺乏競爭優勢
雖然我國跨境電商發展速度快,規模大,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運行中缺乏一定的規范性,導致市場交易秩序混亂,一些企業在進行經營活動中,為了企業的利益鉆法律漏洞,出現偷稅漏稅現象,導致跨境電商市場競爭缺乏相對的公平性。另外由于約束市場的法律薄弱,導致假冒產品屢見不鮮,極大的損害了消費者利益。最后就是存在一系列不正當競爭手段,同行業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不惜借助互聯網散播虛假信息,破壞競爭對象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四)跨境電商交易糾紛多,存在零售隱患
跨境零售可以被視為一種交易活動,其將處于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整合在一起,在互聯網平臺的協助下,開展付款結算工作,借助快件、包裹等郵遞形式實現商品交易目標。在處理跨境電商交易糾紛中,其解決處理難度高于國內交易,跨境存在溝通上的障礙,退貨流程問題以及沒有完善的糾紛處理機制。而跨境電商中以零售模式為主,但是目前國內物流水平無法滿足龐大的零售量,存在零售隱患。
三、提高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途徑
(一)建立完善的跨境電商交易的法律體系
法律體系的建立要滿足和保障買賣雙方的基本權益,加強對電商企業的監督管理力度,規范企業行為,從而保障整個電商交易市場秩序的穩定,創建良好的電商交易市場環境。
(二)完善跨境電商的稅負體系
在發展跨境電商中存在的問題就有稅負體系的不平衡,導致跨境電商發展受阻,稅負體系的差異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地方保護主義過盛,因此完善稅負體系的前提就是消除或控制地方保護主義。
(三)大力促進國際物流的發展
阻礙跨境電商發展的另一大因素就是物流業發展水平,加強國內物流和國際物流的接軌。我國現階段的物流行業發展存在明顯不足,與國際之間的聯系也有問題,因此影響了電商業的發展,針對這種情況只有先從企業內部結構入手,要求企業重組,提高企業的規模和實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加強對國內外物流企業關系的干預,建立良好的物流協作體系,完善我國跨境電商的全球物流網絡。國際物流的發展踐行“協調政策、相互促進、穩步發展”這一規則,使外貿商流、信息流、資金流與外貿物流的協同與同步發展。
四、總結
跨境電商的交易模式是隨著互聯網的產生而產生的,這種銷售模式已經改變了人們的日常購物和消費方式,加強了國際之間的經濟聯系。但是跨境電商相較于國內經濟交易而言涉及到的問題比較多,而電商發展速度太快,導致國內的相關制度和體系并沒有及時的完善,因此出現了諸多問題阻礙了電商的進一步發展。面對這種情勢,國家要想出解決措施去改善問題,為跨境電商的繼續發展和完善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法律環境。
參考文獻:
[1]尋靜雅,董文韜,孫騰飛.山東省跨境電商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基于南北差異分析[J].農業網絡信息,2016(11).
[2]鄭宇,喻曉艷.我國跨境電商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技術與市場,2016(05).
(作者單位: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