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忠智
【摘 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可以避免枯燥而單調的知識講授,而將這些抽象、深奧、枯燥、單調的知識點寓于生動的場景之中。這使得教學更加富有趣味性,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也使教學更具形象性,符合初中生的認知規律與思維特點,符合思想品德學科的教學規律;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能讓學生將所學運用于生活實踐,更好地學習與生活。
【關鍵詞】初中政治 情境教學 作用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37
思想政治課的理論知識較多,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針對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如何使學生愿學、愛學、樂學、會學,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失為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有效、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情境教學,就是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入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學情境之中,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活其思維,使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教學實效。
一、情境教學法的作用
情境教學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目前學生被動的、單一化的學習方式為主動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初中生的思維與認識總傾向是直觀化和形象化,學習總是與一定的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因為在“情境”的作用下,那些生動直觀的形象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聯想,喚起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知識去“同化”或“順應”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達到對知識意義的構建。同時,情境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開拓學生的思維;可以激勵學生去探究、質疑,引導學生參與與實踐,培養學生的能力;可以利用學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學生綜合素質得以提高。情境教學為學生創造了多重能力提升的環境,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還收獲能力的提高。實現素質教學的同時,學生更是獲益匪淺。情境教學的出發點就是為學生創設一個自我學習、獨立探究思考的學習平臺。在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主動學習,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
開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課堂情境創設過程中,教師力求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拓寬學生的思考面,促進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并尊重學生獨特的思維和活動方式,使學生間形成多向交流、相互啟發的學習模式,從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標新立異的探究精神。在開展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激發學生的創造性,鼓勵學生敢于探索未知領域。
二、創設有效情境的方法
(一)創設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
新課改指出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要“與社會、生活更貼近”,這就要求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社會現實生活相聯系,改變以往固守課本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注意對時事案例的有效應用,以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時代感。初中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決定著學生思想的發展方向,很有可能決定著學生今后的發展道路。因此,除了思想品德的時事外,教師在具體授課過程中,還應該積極地引用社會上發生的熱點道德事件,如:最美鄉村教師,最美村官,最美護士等社會正能量的最好詮釋的事件,將其納入到自己的授課過程中,進行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對近期熱門事件加深理解的前提下,確定自己的思想道德取向,使學生在現實感強烈的學習中,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創設問題情境
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創設問題情境,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非常重要,它是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索、自行發現、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師輸出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溝通師生思想認識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中可用“問題”來創設情境的契機很多。如在講授“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這一框題時,本人首先讓學生回顧歷史典范,聯系學生中“高消費、搞攀比”現象以及我們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然后提出問題“當代中學生需不需要發揚艱苦創業精神”,引導學生思考。授課過程既巧設問題,營造討論氛圍,又層層深入合理調控,實現對學生進行艱苦奮斗的教育。
(三)創設對話情境
相較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對話式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管理的要求,尊重價值主體的多元化特征,突破傳統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模式中的局限,服務于新型的、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才培養需求。對話式課堂教學情境要求教師與學生雙方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是基于相互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師生對話,可以通過交談、傾聽的方式,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對話式課堂教學模式不僅是師生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更是師生間的相互接納與包容,秉承的是尊重和理解的原則,是一種精神層面上的分享和交流,因而這種教學模式帶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的收獲與學習,更是高層次的精神領域的思想碰撞,對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作用是巨大的。例如,九年級的“融入民族文化”一課中,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為了能夠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中華文化,加深學生對文化的了解,我們在授課時可以使用“答問式”“討論式”“辯論式”等對話方式,營造出對話式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收到思維同步、情感共鳴的效果。
三、開展情境教學的思考
情景的創設要有針對性,不為情境而情境。在情境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科特點和學生年齡階段來確定情境教學,不要為了情境教學而盲目一味追求情境。總之,要使情景的創設有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情境教學,使學生在認識上和行為上將產生預期的變化。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情境教學成功的一半。在教育情境里,我們教師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克服厚此薄彼、偏袒和不公。充分發揮調動每一個同學的優勢,在創設情境中,每一位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特長,在愉悅的心情下完成教與學的任務。情境的創設也可以延伸到課堂以外。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復習小結,一節課的結束不能認為是思維發展過程的完成,恰恰相反,應該是思維進入更高層次循環的開始。因此,我在實施情境教學結束的小結中,布置一些富有啟發性問題或學生參與創設新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總之,情境教學,不僅提高政治課的教學吸引力,教學氛圍也很好地得到改善。情境教學的運用,拉近了學生和老師、學生和生活、學生和課本的距離,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及知識活學活用的能力。學生學習效果提升的同時,教學質量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