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復祥
【關鍵詞】 課堂;師生關系;和諧;構建;
轉變觀念;改進方法;巧用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5—0032—01
新課改把“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作為核心理念,在課堂中要想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教師就要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目前,不少教師已經意識到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也在力求改變。但是不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仍然存在,不和諧的師生關系屢見不鮮,這嚴重影響到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影響到學生健康的發展。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該如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呢?
一、轉變觀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過去的傳統教育教學中,教師一直處于“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體地位,教師是圣人,是知識的傳授者,是課堂的主宰者。教學的中師生關系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寫,學生抄。學生認為教師的一切都是正確的,學生處于依賴、被支配的層面上,教師低估了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忽視了學生的獨立要求,從而導致了學生不會思考問題,甚至不會解決問題,這樣就慢慢形成了一種“師道尊嚴”,這樣的師生關系不利于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應該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教師應該從“師道尊嚴”的權威中解脫出來,俯下身子,去聆聽學生的心聲,從教學的指揮者轉變為參與者,從決定學生怎樣學的主宰者轉變為學生合作學習的伙伴。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尊重學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只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才能夠在教學中形成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二、熱愛學生,樂于和學生交往溝通
要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首先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關懷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這樣才能引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和動力。教師要樂于和學生交往,及時掌握和了解學生的動態,把學生當作朋友和知己,尊重每個學生的地位,維護學生的尊嚴。
教師要善于傾聽,當學生犯了錯誤,不能大動肝火,要先聽學生說,然后再發表自己的意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們明白其中的道理,這樣就會使學生心悅誠服,學生就會把教師當成良師益友,碰到什么問題就會主動告訴教師,師生關系也就更加融洽。學生的自尊心往往很強,希望教師能夠理解、關心和尊重,若老師能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真心地和他們交朋友,他們就會從內心佩服老師,自覺向好的方向發展。
師生的情感交流是雙向的,但由于小學生心理發育尚不健全,因而教師要處于主導地位,教師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寓情于教,以情動人,清除 “唯我獨尊”的心理,主動積極地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自覺而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課堂才會充滿無窮的樂趣,洋溢出生命的色彩。
三、改進方法,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活動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因此,運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關鍵。如,在閱讀課中,分角色朗讀、表演等形式都是小學生最喜歡的方法;在作文課中,欣賞法、比賽法都能使枯燥無味的作文課生動有趣起來。我們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中應盡量營造有利于學生學習和參與的各種學習氛圍,使每一位學生和教師一起參與到學習中去,形成一種相互幫助、共同合作的學習環境。教師要充分挖掘教學中的快樂元素,選擇趣味性的教學方法,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呆板的課堂只能讓學生昏昏欲睡。教師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動”起來,使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讓學生在和諧氛圍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四、巧用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首先,教師要學會欣賞學生,特別是那些學習基礎差、紀律松散的學生,要增強他們的自信。教師要有豁達的心胸、真誠的態度、熾熱的情感。當我們面對“恨鐵不成鋼”的學生時,一定要冷靜。如果我們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啟發、表揚、激勵,一切都會是另一種情景。其次,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教師要努力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并獲得成就感。當學生良好的行為出現以后,如能及時得到相應的認可,學生就會產生心理上的滿足,形成愉悅的心境,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最后,評價語言要追求豐富多彩,方法要靈活多樣。對學生平時一些好的行為,教師要及時在班上給予表揚,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尊自信,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激發學生再獲成功的強烈愿望。總之,激勵性的評價,會點燃學生熱愛學習的火種,催生學生學習的興趣,會使整個課堂學習過程沉浸于和諧、愉悅的狀態。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