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蔭
【關鍵詞】 數學教學;作業設計;個性化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5—0081—01
通過調查統計發現,目前在作業布置的各種類型中,書面練習作業占絕大多數,偶爾有閱讀型作業、實驗型作業,很少有探究型作業和小組合作型作業。不難看出,各類作業比例嚴重失調,單調乏味,在學生心中作業是一種負擔。為改變日前作業的現狀,使其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精神,筆者認為,教師必須對數學作業功能、形式、要求等進行重新思考,并對作業進行個性化設計。
一、多種個性化作業設計
在實際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現階段初中學生的興趣和此階段初中學生的需求,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興趣的完善下,更好地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培養數學學習的能力。這樣的作業設計才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和興趣愛好,以此實現設計的最初目標。例如,可以設計一些難度較高的作業,讓學生找幾個人一起解決問題,促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二、注重學生的主動權限
作業的數量可以選擇是個性化作業設計的開始。若是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作業的數量,他們就會明確自身是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的意識就會增強。因此,教師在實際設計的過程中需要以學生為中心,以此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性。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權限去選擇作業的數量,讓學生依據自身具備的知識量、應用水平以及文化特點自主進行選擇。當然,在此過程中,學生還是需要參考教師的意見。設計作業時,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需要在此基礎上選擇作業的數量、內容,力爭使每一學生都能通過做作業獲得應有的發展。比如,對于中下等學生來說,主要設計基礎題目,讓他們通過閱讀課本就能基本完成;對于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以創新型問題為主。筆者是這樣做的:在設計作業的時候,將其分為三類: A類為基本題,緊扣當天所學的內容,主要目的是用來鞏固新知;B類是基礎題,這是針對一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布置的,淺顯易懂,有利于他們體驗成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C類是發展題,這種題目有一定的難度,主要是針對基礎好的學生設計的,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這樣,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作業類型,也可以各種類型自由搭配,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三、依據生活案例和學生興趣進行設計
學生由于受到考試的壓力,促使做作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掌握理論知識以及提升解題熟練程度, 忽視了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其實,應用才是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和歸宿。因此,教師設計作業的過程中,也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比如,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例如,教學完“面積的測量”一類知識,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實踐作業:讓學生看看如果重新粉刷自己的臥室,需要多少油漆。然后再到市場上去調查一下,一桶油漆多少錢,自己需要買多少桶油漆,并算一算總共需要準備多少錢。
又如,學習完“利息和利率”方面的知識,就可以讓學生先看看自己有多少壓歲錢,再到銀行去看看有哪些理財方式,哪些適合自己,利率是多少,再算算如果自己存一年,可以獲得多少錢。
總之,作業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方式和途徑,也是教師獲得學生掌握所學知識情況的有效渠道,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真正發揮作業的作用,使之不流于形式,教師的個性化設計是基礎。設計作業時,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和所學內容的特點,要兼顧學生的愛好和興趣,讓學生對將要做的作業充滿濃厚的興趣。這樣的作業,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