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翠萍
【關鍵詞】 數學教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5—0113—01
自新課改實施以來,教育體系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僅僅依靠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數學知識進行教學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下學生的需求,在新時期需要發揮學生的動手能力、動腦能力,同時要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可以實現與學生的溝通,融入生活情境,構建民主課堂,實現學生之間的及時交流、討論,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增強教學效果。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營造愉快的課堂氛圍是基礎
要想將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積極融入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與價值,那么必須為學生營造愉快的課堂氛圍,為學生的自主探究行為作好環境準備。筆者認為,教師首先要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權威性教學方式、專斷型教學方式都不能很好地促使學生的學,而民主型教學方式能有效促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故而,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至關重要。其次要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班級中的學習氣氛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所以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尤為重要。最后要堅持 “以人為本”的原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現代教學理論強調,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同時指出“學習的關鍵是學生自主地學,教師只是起到了指導作用”。可見,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也相當重要。
二、明確目標是重要前提
在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習前的準備狀態一般不會太過于關注,于是,教學目標就成了教師自己的目標,而沒有和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學生的學習也就顯得有些盲目。其實,明確目標至關重要,它能引導學生在學習前明確自己該學什么,做到胸有成竹。
例如,在“分數除法(一)”的教學中,教學目標可定為“體驗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總結出計算法則,并能正確計算。”當然,這只是從知識目標上進行定位,在自主學習中,不能要求過高,能力和情感目標可具體落實到教學過程中。據此目標,教師為學生再制訂出具體的自學提示:1.分數除法的意義是什么?2.能不能寫出一個數的倒數?布置這兩個問題是要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了解除法的意義,寫出倒數,為課堂學習中進行討論交流打好基礎。
三、創設問題情境是有效環節
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對事物認識不足,但是卻對事物有好奇心,對周邊的事情比較感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握學生的這一基本特點,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情境。
比如,教學“比例尺”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發一張地圖,或者利用大屏幕,將地圖展現給學生,然后詢問學生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距離我們有多遠?這樣一來便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能夠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以及教師的點撥中理解所學知識。
四、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是有效方式
合作學習不僅能促使探究結果的提升,還能促進學生社會化發展。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及時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前提是合作小組的組建。合作小組的組建一般需要教師的參與,因為教師參與分組時要均衡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能力、性別和家庭背景,保證每一個合作學習小組內都有學習成績好、中、差的學生。組建好合作學習小組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分工,確保每個人都有具體任務。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討論活動。最后教師還要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并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效果進行評價。
五、做好評價工作是重要舉措
要想發揮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作用,不容小覷的便是評價工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需要采取多種評價方式,包括學生自評、教師點評、同學互評等。這樣通過全方位的形式實現對學生自主探究結果的分析與研究,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調控,能夠實現自我教育、自我鼓勵,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課題《探究式教學法應用實效性實驗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3)GHB0327)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