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
[摘 要] 果桑是在葉桑基礎上選育出來的桑果和桑葉兼用型品種,主要以采摘果桑為主,講究果葉兩用,尤其是其果實集時令水果優勢藥材,營養豐富,酸甜可口。最近幾年,隨著山西省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地區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積極發展果桑種植產業,取得了突出的成效,農民群眾經濟收入進一步提高,極大的帶動了農村地區經濟水平提升。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就果桑種植技術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更好促進果桑種植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有一定助益。
[關鍵詞] 果桑 種植技術 探討
[中圖分類號] S6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2-0099-01
桑椹,又稱桑葚、桑果,為落葉喬木桑樹的成熟果實。桑樹在我國已有七千多年的栽植歷史,據考證,桑樹的品種有7000多種,4大類(蠶桑、果桑、飼料桑、工業桑)。桑椹的種植及生長對土壤、季節、氣候乃至環境要求都非常嚴格。北緯37度的中國沁縣,水源豐沛、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天然無污染,是我國北方桑椹生長的最佳黃金域位。要保持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兼顧林業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而桑樹作為一種造林綠化山川的樹種,除了具有一般樹種可增加農田防護林,控制水土流失,提高森林覆蓋率,改善生態環境的生態效益外,又是一種經濟價值極高的經濟林,還有著與其他樹種不可比擬的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確有推廣種植的必要。
1 品種選擇
桑果種植前一定要科學選擇品種,這是獲得高產和穩產的關鍵。要結合地區氣候環境和種植制度選擇那些產量較大,生長旺盛,抗病能力強果樹品種。最近幾年,在山西省沁縣種植比較廣泛的果桑品種主要粵椹大10或大十、紅果1號、紅果2號等品種。
2 果桑種植園建設和定植
首先,種植地選擇。果桑對土壤環境要求較高,因此,建園應該科學選擇種植地,保證種植地有充足的光照條件,附近交通便利,但是不能在主要交通干道建園。保證土壤層深厚,土壤肥沃,果園排灌能力良好;其次,果桑栽植形式的選擇。一般情況下,果桑采用寬窄行密植,種植密度維持在每畝400~600株。在定植前應該做好整地工作,開挖排水灌渠,然后對種植地進行全面耕種,行距和株距一般維持在1*1m或者2*1m左右。結合果桑定植的密度開挖定植穴,深度維持在50~60cm之間,寬度為60cm,定植穴開挖完成之后,每畝施入完全腐熟的有有機肥50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餅肥100公斤,將上述肥料和表層土壤混合均勻之后,填入定植穴內20cm左右。選擇1~2年生健壯嫁接苗,將根系平順的鋪在定植穴內,避免根系打結扭曲,回填土壤,回填到定植穴的2/3時,輕輕提一下樹苗,確保根系和土壤全面接觸,然后回填剩下的土壤。灌溉一次透水,覆蓋土壤,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3 做好幼齡樹管理工作
定植成活之后要做好管理工作,為果樹獲得高產奠定堅實基礎,首先,做好灌溉工作。定植當年春天發芽后灌溉一次透水,以后結合土壤情況進行灌溉,等到水滲下之后,覆蓋土壤,防止水分蒸發;其次,做好施肥工作。果桑萌芽和7月份,分兩次進行施肥,每株果桑追施尿素100g或者灌入人畜尿5~10公斤,八月中旬到落葉前,使用0.3%的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施肥2~3次;最后,樹形的培養。果桑一般情況下采用中干養成法對樹形進行修剪和培養,具體操作方法是春季果桑栽植之后,在距離地面40~50cm的位置剪去梢苗,培養成主干,發芽之后,每個主干上留2~3個健壯、分布均勻的新生枝條,讓其生長,其余全部疏去,這樣果桑在落葉之前能夠長出2~3根完全木質化的新生枝條,在第二年春天果桑萌發之前,距離地面65~80cm位置春伐,培養成第一個枝干,發芽后每個枝干選留2~3個新生枝條,其余疏去,每株保留4~6根枝條。在確定樹干高度之后,日常要結合放枝、回縮、梳枝等手段調整樹冠的大小。
4 結果樹的管理
首先,萌芽期管理。這個時期要合理疏芽,適時灌溉。疏芽一般在新生萌芽生長到20cm左右后進行,按照每個枝條保留1~2個萌芽,每株保留10~15個萌芽。保留的萌芽應該是健壯芽,疏去弱小多余萌芽。春季果桑進入萌芽期之后,是果樹需水的高峰期,這個時期如果遇到干旱,應該及時灌溉;其次,開花結果期的管理。這個時期要做好追肥和透光管理工作。在開花結果期,要進行一次追肥,確保幼果能夠快速膨大,一般每畝追施氮磷鉀復合肥10~15公斤,此后到果實采摘使用0.3%的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施肥2~3次。當果實即將成熟之前,應該將果桑枝條中下部著生較為密集中的枝葉摘除,強化通風透光,提高果實著色度。
5 做好采收后的管理工作
首先,夏伐。在對果樹進行修剪的基礎上,定植第三年后進行夏伐,在距離地面100cm的位置剪除枝條養成二級枝干,發芽后每個枝干上保留2~3個芽,培養成枝條,以后每年都在枝條基部進行夏伐,這樣就可以逐漸養成中干桑;其次,肥水管理。果實采收完畢后,結合降雨進行追肥,培養結果枝,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搭配使用復合肥。進入秋季后需要施肥一次,遇到天氣干旱還需要進行一次灌溉;再次,中耕除草。夏季進行中耕除草,可以減少養分消耗,蓄水保墑,減少冬季越冬害蟲。
6 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主要病蟲害有菌核病、褐斑病、桑毛蟲等,針對這些病蟲害,要科學選擇藥劑進行防治,每年桑樹初花期開始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者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5~7天噴一次,連噴4~5次至花期結束預防菌核病。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以后隔12~15天再噴一次防治褐斑病。春夏季及早秋飼蠶期間噴灑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60%雙效磷乳油1500倍液防治桑毛蟲。
參考文獻
[1] 唐坤寧. 優良果桑品種——臺灣長果桑[J]. 農村新技術. 2016(09)
[2] 劉德春. 加強結果樹的培護管理 提高果桑產量和質量[J]. 蠶學通訊. 2015(04)
[3] 黃土生,曲成彪. 淺談果桑栽培管理技術[J]. 四川蠶業. 2013(04)
[4] 魏曉軍,翟正清. 臺灣優良果桑品種及其繁育技術的創新與應用[J]. 科學種養. 2013(04)
[5] 郝傳慶,李體群,蔡明華. 濱海縣果桑發展現狀與設想[J]. 中國蠶業.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