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平
摘要:課本是我們教學的依據,是新課標的具體化和細化,我在數學教學中立足于課本,以新課標為導向,不斷研讀教材,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收集、整理教材,挖掘課本的思想,拓展思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談談自己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基本做法。
關鍵詞:數學課本;閱讀;引導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十分重要,自學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引導學生閱讀課本,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對課本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認為課本教學大眾化,不能很好地展示學生的個l生和特長,放棄課本大搞課外習題,本末倒置,舍本逐末,本文就談談自己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基本做法以供大家參考,旨在進一步提高數學教學科研水平。
一、正確認識數學課本在數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們現代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兩件教學武器就是課本與新課標,新課標是我們教學的導向,是我們在教學中具體應達到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與價值目標,要規定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哪些數學知識應熟練掌握,哪些是一般掌握,哪些是了解,要樹立哪些數學思維與新觀念,培養對數學的深厚情感,養成良好的科學素養。課本是我們數學教學藍本,數學課本是全國教育界資深專家根據數學知識與學生心理特點及新課標編寫出來的,很富有科學性、操作性,是對數學新課標的細化和具體化,數學思想富有代表性,知識具有權威性,解題非常規范、典型,數學教材編寫富有邏輯性、科學性,符合學生對數學的認知規律。
教材對概念引入分析十分精準,對數學定理、公式證明富有典型數學思維方法,凝聚數學大師的偉大智慧,滲透獨具匠心的數學思想,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努力挖掘,我們常常只滿足于把課本知識傳授給學生,沒有深層次地把數學課本背后的思維給學生進行啟發,例如我們教材中的勾股定理的證明,把幾個直角三角形的圖形拼湊成一個矩形,通過面積恒等方法證明出了勾股定理,面積恒等就是一種典型的數學思維方法,事實上在幾何習題的證明中,很多習題用了面積恒等,非常有效,我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熟讀教材,有很多的數學思想就會扎根于學生的思維中,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會形成一個數學思維錦囊妙計,創新很多的解決數學問題的辦法。
另外,數學例題也十分典型,我們有的老師在數學教學中,認為課本例題習題十分簡單,學生自己可以看懂,因此就不講或略講,要知道數學例題的解題非常規范,步驟十分嚴謹,很富有代表性,況且習題有很多大拓展空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我們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不能走馬觀花式地閱讀,不能只停留在課本表面的文字上,要引導學生深入文字背后的東西,通過閱讀教材,學會正向和反向思維,才能學得真正的東西。
二、引導學生對課本的興趣
數學學科本身邏輯性強,富有理性思維,初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才剛剛起步,還處于萌芽狀態,學生閱讀數學課本時感到枯燥乏味,這個時候培養學生數學閱讀的興趣就顯得十分重要了。興趣是人們對某種事物的內在情感趨向,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集中學生的心智活動,長時間把注意力專注在學習目標上,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我在教學中采取以下方法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興趣:考試立足于課本,我在數學單元檢測與期末考試中,試題主要來源于課本,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課本,有的題目來源于課本現題,學生通過認真閱讀課本,嘗到了閱讀課本的甜頭,激發起了數學閱讀的興趣,我在數學考試壓軸題常常是把課本中基礎習題進行組合,特別是試卷評講時,壓軸題我講得十分詳細,把這道試題如何來源于課本哪幾部分習題組合,在課本上找到,讓學生深深感悟到課本的重要性,我記得有個高考數學狀元這樣說到:“我考前十分重視,數學課本,我把課本幾乎都背下來了,高考數學試卷,最后一道壓軸題,我把它一步一步地轉化,幾乎變成我熟悉的課本習題或例題,解起來得心應手,感謝老師對課本閱讀的指導。”學生深切感受到課本自有解題真諦,聚焦了學生數學閱讀的視線。
三、把數學課本閱讀深入下去
課本閱讀最忌諱膚淺,停留在文字符號的表面,閱讀課本實際上就是我們以新課標來全面整理教材、深化教材、活化教材、強化教材,不能簡單閱讀與重復,做到通過數學閱讀,弄清數學知識演化脈絡、聯系、發展方向,建立知識結構,從宏觀上把握知識的結構,微觀上把握知識的細節,從不同角度、層次熟練思考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
(一)比較閱讀法
這個比較閱讀法就是把相近的知識點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找出知識之間的區別與聯系,這是一種高效的閱讀方法,俗話說得好,“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知識也一樣,通過比較把相關知識都掌握了,而且掌握更加精準,例如我在教學相似三角形時,我要求學生把全等三角形的一起閱讀,其實通過學生比較閱讀,學生發現,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一種特殊形式,全等就是對應邊的比值等于1,全等判定與相似判定有很多相關性,學生通過比較閱讀效果十分良好。
(二)通過閱讀課本目錄全面整合課本
這是我們數學閱讀最容易忽視的地方,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目錄,學生很容易建立數學宏觀知識結構圖,目錄是數學知識索引,它如一根線把數學知識猶如珍珠般地串連起來,我引導學生,看到目錄后,不要翻書進行嘗試性回憶,看到目錄不斷回憶本課的大標題、小標題,講了什么,怎么講的,如何證明的,還有沒有其他方法證明,結論與條件對換是否成立,回憶不上來再翻書,一步一步地把數學知識深深地烙印在大腦之中,將厚書變為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