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華
摘要:數學教學是一項非常有趣且有研究意義的工作。如今,生活化教學日益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新要求。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學的理念逐漸被引入小學課堂,為小學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教學資源
小學數學生活化是指讓數學貼近學生生活,從學生角度了解他們真正喜歡什么,去改革當今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填鴨式低效教學方式,讓數學課堂充滿生活感,從而使生活的意義指引學生在學習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學生可以將數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再將數學知識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做到學以致用。
一、生活化教學概述
(一)生活化教學的概念
辭海中對于“生活”是這樣定義的:①表示生存,活著;②表示為了生存而進行的各種活動,比如政治活動;③表示生涯;④指生活景況;⑤指手藝或者成品。而生活化教學,是指實現課堂教學和生活的實際生活的和諧統一,在課堂中引入生活元素,其目的也是為了用一種系統完善的教學理論來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讓學生能夠使用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遇到的問題。提倡這一模式,可以成為拯救傳統教育的一大重要方式,對基礎教育的改革意義重大。
(二)生活化教學的要求
生活化教學有兩層含義:①是教學要努力實現生活化,并做到直觀生動,將數學模式轉換成學生可接受的形式,即“教學緊密聯系生活”;②是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繼而獲得新知識。通過生活化教學,學生可以將生活中接觸到的知識運用在課堂中,在遇到與生活相關的知識也可以具有親切感,學生們愿意更積極地學習課堂上的知識。
二、教學生活化的內容
(一)數學教學回歸生活化是數學課程改革的重點
當前國際數學課程改革的趨勢是數學教學回歸生活,改變繁、難、偏、舊的課程內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材內容應該符合課程標準,體現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反映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的發展需求;教材內容的組織應多樣、生動,有利于學生探究,并提出觀察、實驗、操作、調查、討論的建議。”《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強調,數學課程應該努力實現培養目標,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獲得相應的數學發展,發展學生的個性。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通過啟發性和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運用啟發式和因材施教的教師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教學過程生活化
教學進行前,教師要給學生布置任務,比如預習,并從生活中的各種資源中收集和選擇有意義的信息。教學進行中,教師可以設置仿真的疑難環境,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讓他們在課堂上自由地表達。教師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這些經驗作為他們學習的起點。最后,數學教學生活化必須重視教學的反饋和評價,在結合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要求經歷感性到理性的概念命題后,再回到生活中用應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三、研究的意義
1.有助于數學課程價值開發。讓數學回歸生活,可以加強數學教學中的合作與交流,同時,研究數學教學生活化,對于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數學課堂教學體系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也可以推動數學課程的進一步發展。教育工作者們通過研究這一類的課堂,可以使更多小學數學工作者獲益,這一研究具有很高的課程開發價值。
2.有助于促進教師教學方法的提高。教師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使用者,要開發創新型課堂,將數學課堂生活化,需要老師們觀察生活的數學問題,不斷挖掘新的教學素材,開拓學生視野,不斷提高自身教學素養,去研究教材,再把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與教材相結合,這樣才能促進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
3.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以生活實踐為基礎,把數學與生活結合起來,可以促進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觀,也可以轉變他們的數學學習方式,提高他們的數學應用能力,使小學生得到全面、持續、健康的發展。通過數學生活化這一教學方式有利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小學生們的數學實踐能力。
四、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措施
1.教學意識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聯系實際,將教學回歸實踐,同時發展學生非智力因素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學習習慣、科學用眼和用腦,防止數學學習變成機械的計算,更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生活和學習。
2.教學評價要生活化。為了加強指引數學教學生活化,在課堂教學評價以及統一開始命題時要突出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比如,可以設計這樣的命題:a.我今年( )歲。b.父母的電話號碼是( )。c.爸爸比我大( )歲。從這些源于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可以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
3.重視教材中的有效資源。在挖掘各種學習資源的時候,也不能忘記了教材中的資源,比如三年級上冊教材中的問題:“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中,例一:“從我家到學校有212米,每天要往返兩次,每天要走多少米?”這一類習題也可以使學生聯想到生活,從此聯想到數學與生活中的聯系,這些教材中的習題都是經過課程專家精心篩選的。
4.教師設計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現有知識。教師選擇的題目要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當學生在課堂中學過統計知識后,教師可以提問:這些知識在什么地方可以學到?請你們再提出一個有關于這方面的問題,并且用學過的統計知識來解決你提出的問題。
5.數學日記。教師要寫數學日記,記錄生活中的數學,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想”數學,“做”數學,教師可以選擇用口頭、紙質的數學日記和電子數學日志隨時記錄下來,從而使學生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更好地體會數學與周圍生活的聯系。
6.進行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生活中選擇研究專題,用類似研究的方式,主動獲取知識。比如,學生可以去圖書館,或者上網查閱資料,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實踐能力。
五、結束語
將數學課堂與生活緊密結合,讓生活知識走進課堂,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使數學與生活之間架起橋梁,不斷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有利于學生的心理需求,促進他們學習數學知識、能力的提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生活化理念已經成為了教師的自覺實踐行為,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也慢慢被教育界的重視,但是這一改革需要致力于小學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革與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