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安慶+++顏培輝


摘 要 高中生物核心素養是通過高中生物課程的學習,逐步形成高中生物學科中那些更為關注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具有綜合性、發展性、終身性的特征。加強對核心素養的學習與研究、樹立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注重學科邏輯和核心素養培養的融合、進一步加強探究式教學、創設貼近真實生活的教學情景、對核心素養進行外顯化評價是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策略。
關鍵詞 生物核心素養 培養策略 生物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2014年3月印發的《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首次明確提出各學段發展核心素養,將核心素養的培養置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對教育要“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提出了根本要求。通過充分論證與研制,2016年9月教育部發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式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進行了界定,綜合表現為6大核心素養:責任擔當、實踐創新、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和健康生活。核心素養的培養已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新指向,也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提供了新動力。
1 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內涵
1.1 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定義
核心素養是指在相關學段和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如理解相關基本知識,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與批判性思維品質,具備尊重事實、理性思維的精神,理解科學的本質,關注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并逐步形成的與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最基本知識與技能、方法與意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是國家教育目標的具體化,是課程和教育目標制定的根本依據,是教育教學過程中三維目標對學生的綜合體現,即核心素養=(知識+能力)態度。核心素養的指向更明確,更具有終身性、動態性、關鍵性和情景性。
生物科學素養是公民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公民科學素養構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高中生物核心素養是高中階段的學生通過高中生物課程的學習,初步形成生命科學的核心素養,提煉出生物學科中關注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及關鍵能力,主要包括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見表1。
1.2 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特征
北京師范大學劉恩山教授認為,核心素養是一種跨學科素養,強調學科綜合性、發展性和有用性。這也是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重要特征。
(1) 綜合性:
依據《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我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由社會參與、文化基礎、自我發展三大領域構成,每個領域各包括兩個核心指標(表2)。每項核心指標都不是單獨培養,具有綜合性,應整體設計與實施。高中生物課程的知識內容是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知識的綜合載體,高中生物核心素養也具有綜合性。例如高中生物必修3第六章第二節“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的教學中,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包括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樣性等,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培養學生的相關素養;學習生態系統的直接價值、間接價值和潛在價值,培養學生的人文底蘊,然后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保護生物多樣性,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與創新實踐意識。
(2) 發展性:
生物課程的學習是動態的,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是動態的、發展的,它需要在特定情景和需要中生成與發展。例如高中生物《必修2·遺傳學與進化》的教學,從遵循人類認識基因之路而展開,展現了一百多年來生物科學家孜孜以求的探索過程,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等多方面的啟迪,有利于學生認識事物發展規律與現象。在不同的教育階段,生物核心素養表現出不同的階段性特征,既需要生物學知識的積累,也需要生物學方法與技能的積累與提高,以及生物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逐步升華。這是一個長期培養與滲透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升華的發展過程,具有明顯的發展性特征。
(3) 終身性:
核心素養要求為學生終身需要而發展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高中生物核心素養應緊密結合社會發展和時代要求,體現人的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能夠對公民未來生產生活產生持續性的影響。如培養學生的生命觀,關鍵是要讓學生知道生命是什么,生命活動如何進行,生命為什么會這樣,了解生物共通概念,加深對自然界的理解,形成進化觀、生態觀等基本觀點。此外,生物核心素養對學生終身發展還應具有實用性,諸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還應培養學生的科技信息素養、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要強調的是,核心素養中的語言素養,已經不是語文學科和外語學科的概念,而是一種有效的表達和交流,是一種廣義的語言概念,使公民在未來社會生產與生活中受益。
2 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2.1 加強對核心素養的學習與研究
當今世界,國民的核心素養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競爭力與國際地位的重要因素。20世紀90年代,國民的核心素養就已經被世人意識到其重要性,并逐步成為國際組織和東西方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熱點課題。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推進,本輪課程改革的深化以核心素養為中心已經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核心素養將指導和引領教學改革實踐,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靈魂。盡管國家層面上,核心素養已經被列入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地位,但具體內容及培養方式,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具有動態發展性,這就要求生物教育工作者持續深入研究,達到對高中生物改革的導向性。
2.2 樹立核心素養教育理念
理念是改革的先導,是教育行為的源泉。教師是教育教學的實施者、評價者,其具有的教育理念很大程度決定著教育教學的效果,直接影響到課程改革的實際效果。高中生物教師肩負著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重擔,他們的核心素養理念和專業水準是完成這一任務的重要關鍵。雖然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基本框架已經出來,具體內容還在進一步研究,但是生物教師的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應該先行。高中生物教師應更早了解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理念和意義,利用它來武裝自己的教育理論知識,運用于教育教學實際。因此,樹立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是教師有效培養生物核心素養的關鍵環節。
2.3 注重學科邏輯和核心素養培養的融合
核心素養的培養應遵循高中生物的學科邏輯,按照高中生物課程的獨特認知過程,符合高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進行整體規劃和系統設計。高中生物學科知識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知識載體,教師只有融合高中生物學科邏輯思維,才能有效培養生物核心素養。
教師要注重學科邏輯和核心素養培養的融合,應注意:(1) 情景化。設計合理的問題情景是培養學科思維和核心素養的關鍵。高中生物教學中,灌輸和死記硬背是不能建立學科邏輯思維的,而應在現實的生物學問題的情景中,通過思考、解決問題是訓練學科思維的重要途徑。(2) 綜合性。培養學科邏輯思維,不是僅僅通過一兩次訓練就可以形成的,教師應在科學實驗、探究性活動、概念教學等環節中經常性訓練。學科邏輯思維的培養,既可以通過練習檢測來提升,也可以在教學中給以顯性化體現。(3) 系統化。培養學生學科邏輯,教師既可以訓練學生邏輯思維的技能,也可以訓練其學科邏輯思維的具體方法;既可以鍛煉學生應用邏輯思維技能,也可以設計證據不足、邏輯不清的錯誤例子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讓學生評價觀點、分析證據和辨析邏輯。
2.4 進一步加強探究式教學
探究性教學能有效地加強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和自主能力的提高,包括獨立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在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中,自我發展領域由問題解決、創新與自我管理三部分組成。獨立自主的探究教學是培養學生自我發展素養的重要方法,既能幫助學生養成獨立研究的良好習慣,掌握高中生物問題探究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又能培養高中生對生物問題的探究意識和精神,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合作探究教學是在學生分工與合作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彼此交流與溝通,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智慧的碰撞與交流,是培養文化領域中語言溝通素養的重要途徑。探究性教學既是高中生物教學的本質,也是體現理科屬性的重要途徑,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還要進一步加強。
2.5 創設貼近真實生活的教學情景
情景教學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貼近生活的教學情景是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橋梁”。貼近生活的教學情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也能更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概念,掌握生物技能與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的形成。核心素養的形成離不開生活情景和社會實際,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教師創設貼近真實的教學情景。
2.6 對核心素養進行外顯化評價
本輪課程改革的重點是把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列入三維課程目標。依據《意見》的改革精神,下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由于具有動態性、情景性、內隱性和終身性,因此對其評價具有一定的困難。教師有必要對核心素養的轉化進行可觀察的外顯化評價。可以通過態度問卷調查,進行形成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也可以通過相應的測量工具、制定相關的測量標準,開展可以觀察的外顯化評價。例如,個人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是學生核心素養社會參與領域中的社會責任、公民道德素養的內容。對學生個人環境保護意識素養的評價,如果僅僅通過幾道試題,很難開展客觀公正的評價。對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素養的評價,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環保意識與態度,通過學生具體行動和生活行為評價他們的環保意識程度,以及加大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評價維度,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客觀外顯化評價。
3 結語
《意見》已經明確提出下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高中生物核心素養關注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及關鍵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高中生物教師應加強對核心素養的學習與研究,樹立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注重學科邏輯和核心素養培養的融合,進一步加強探究式教學,創設貼近真實生活的教學情景,對核心素養進行外顯化評價,更好地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使學生在未來的生產與生活中收益。
參考文獻:
[1] 柳夕浪.從“素質”到“核心素養”——關于“培養什么樣的人”的進一步追問[J].教育科學研究,2014(3):5-11.
[2] 施久銘.核心素養: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13-15.
[3] 譚永平.從發展核心素養的視角探討高中生物必修內容的變革[J].課程·教材·教法,2016(7):62-64.
[4] 牛超,劉玉振.試論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內涵、特征及其培養策略[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15(10):48-51.
[5] 蔡清田.臺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素養[J].上海教育科研,201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