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 殷雄
摘 要:土木工程專業具有很強的工程性,培養的畢業生應當具有較強的創新實踐能力,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教學手段就是實踐教學。傳統模式下的實踐教學缺乏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而學科競賽作為一種實踐環節的有效形式,對傳統課程教學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在參加競賽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也為傳統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實踐平臺,對實踐教學改革具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學科競賽 土木工程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2(b)-0173-02
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強創新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這就需要學生在上崗時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因此在校學習期間必須重視實踐教學。但在當前的傳統教學模式下,土木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距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還存在一些距離,主要表現在缺乏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等。而開展各類學科競賽,對傳統課程教學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在參加競賽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1 開展學科競賽的重要性
(1)開展學科競賽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綜合素質。學科競賽是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組合與判斷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應用實驗基本技能、發揮創造性的過程。學生作為競賽主體參與整個競賽過程,它要求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對理論知識體系的建立與完善、課堂理論和實際工程實踐的有機結合都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同時對參賽學生的工程意識培養、團隊精神、創新能力和組織能力都有顯著提高。
(2)有利于促進實踐教學的改革。學科競賽是在課堂教學基礎上,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與綜合應用能力為主要任務的系列化活動[1]。學科競賽將傳統的演示驗證型實驗轉變為綜合設計型的實驗,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發揮其自主創新能力來完成競賽內容,并以此促進指導教師不斷學習,不斷加強思考,探索新的教學和實驗內容,既彌補了傳統實驗教學的不足,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潛力,使實踐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高。
(3)有利于提升校園科技文化內涵。學科競賽作為學生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為校園科技文化活動注入了新的內涵。同時也為不同學校和不同專業的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術交流平臺,促進了各學科之間的交流與融合。
2 以學科競賽推動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2.1 以賽促學,擴大學生的受益面
學生在參加學科競賽的過程中,首先夯實了所學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并且可以利用競賽來對理論進行實踐應用[2]。學校應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學科競賽的實踐教學體系來擴大學生的參與度。在校內搭建學科競賽平臺,形成了多個學科競賽團隊。在競賽團隊中,參賽的學生要形成團隊階梯,讓低年級的學生早早加入到競賽中。多個競賽項目參賽人員形成“金字塔”結構,既保證了競賽的參與面、受益面,也形成了良好的競賽氛圍,給每支隊伍提供了展現才華和智慧的舞臺。在參賽類型上,低年級學生可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等公共學科基礎類競賽;高年級學生基礎理論知識掌握較多,可以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廣聯達軟件算量大賽、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設計大賽、結構設計大賽、工程測量競賽等專業類或技能型競賽,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競爭能力。
2.2 以賽促教,推動實踐教學改革
(1)加強學科競賽內容與課堂教學的融合。在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環節中,把競賽內容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增加學生討論環節,讓學生共同解決競賽內容,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2)加強學科競賽與實踐教學的相互融合。在傳統的實踐教學環節中,教師主要是對教材內容進行實驗驗證和演示,學生只在規定的范圍內進行實驗,屬于被動接收。項目驅動教學法是將現實工程項目與教學內容結合,通過項目的實施完成教學任務,是以項目為主體的應用引導的教學方式,可看作是一個能動的學習系統[3]。因此可充分利用項目驅動教學法,即教師把學科競賽工作納入教學環節之中,把比賽題目、實例、成果等帶入課堂,帶著項目來教學,把這些項目與日常教學相融合,形成一系列新的實驗教學項目。項目驅動教學法的實施,對學生的工程意識、創新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等綜合素質的培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3 建立完善的競賽機制,推動創新能力培養
學科競賽既是一個學科交流的平臺,但也是一種比賽。既然是比賽,總會分出勝負。參加競賽的學生也不是每個同學都可以獲得獎項。如同運動會比賽中我們提出的“重在參與”這一理念,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競賽機制,才能將學科競賽的精神及意義惠及更多的學生,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添磚加瓦。
湖北商貿學院高度重視學科競賽工作。為保障競賽秩序、競賽質量和對重點賽事的支持,學校對競賽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出臺了有關大學生學科競賽管理實施細則等管理文件,組建了校、院兩級聯動的學科競賽組織體系,根據學校制定的學科競賽管理實施細則,學校教務部門負責基礎學科競賽的組織和實施。在全校范圍內形成課內課外相融合,賽前賽后相關聯的學科競賽管理機制。各二級學院組織教師開展教研改革,采用項目驅動式教學法,將學科競賽所考查的超綱內容融入日常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理論水平;對學院重點支持的競賽項目,如力學競賽、結構設計大賽等,有針對性地開設相關理論課程,為參賽選手提供知識儲備,為學科競賽提供人才儲備;組建學生專業興趣小組,并配備指導教師在課余時間進行專業指導。
2.4 激發教師創新能力,充分發揮指導作用
學科競賽涉及的知識面廣,需要將多門學科知識進行綜合。但作為在校學生,相關理論知識掌握還不夠全面,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夠成熟,獨立完成競賽內容有較大的困難。教師則可以在指導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擴展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校可將開展學科競賽納入學校教學質量工程建設體系,把加強學科競賽工作納入實踐教學教改立項中,在課堂教學、畢業設計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上專門將學科競賽納入其中。在教師績效考核中將參與學科競賽輔導工作作為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校范圍內營造全員覆蓋、人人參與的競賽活動氛圍。鼓勵教師外出進修,參加各類專業學習和培訓,掌握新知識,讓教師常進實驗室與學生互動,以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
3 結語
學科競賽對土木工程實踐教學改革具有促進作用,它對開展各類學科競賽、對傳統課程教學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在參加競賽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不斷組織開展學科競賽,用競賽促進實踐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以學科競賽為著力點,構建科技創新平臺,提高對各學科競賽的條件保障能力,引導大學生追蹤學科新進展,才能更好地推動土木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 沈驊,韓雪梅.大學生學科競賽的意義及保障機制——以結構設計競賽為例[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13,13(3):52-55.
[2] 馮曉彤,陳曉洪,吳曉暉.基于學科競賽的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34(7):141-142.
[3] 林春梅.項目驅動教學模式探討與實踐[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0,30(7):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