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繼
【關鍵詞】 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現狀;原因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4—0024—01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直接關系到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的發展與前途。中職生作為未成年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思想道德建設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為了全面分析、準確了解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我們通過采取問卷調查、集體訪談等形式,組織開展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專題調研活動,力圖為中職生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提供一些理論依據。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中職生的思想道德現狀
經過精心組織、認真調研,我們擬定了《中職生思想道德狀況調查問卷》。通過調研問卷,發現大部分學生愛國認同感態度正確;一半以上的學生對誠實守信、人際交往、社會公德能正確對待,有較強的法制觀念,但同時也存在著不少令人憂慮的狀況。
1. 認同社會公德意識,但缺乏自律意識。本次問卷調查所列的社會現象,如“在禁煙場所吸煙”、“隨地吐痰或者亂扔果皮”等行為,有平均93%的學生認為是不文明或不道德的行為。而對“給老弱病殘和兒童讓座”、“見義勇為”和“助人為樂”等優良道德規范均持肯定態度,認為是文明行為并應大力提倡的學生占到89%。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存在著認知水平和道德行為之間的差距,自律性不強,公德習慣仍然處于養成之中。
2. 正義感有所增強,但缺乏與不良行為斗爭的勇氣,缺乏信任感。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正義感有所增強,但大多數學生對社會人際關系的信任程度有所減弱,當問及“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是否把自己的物品托給陌生人看管?”時,回答“絕不交給陌生人看管”的占30%。
3. 存在其他不良行為。在調查中發現,部分學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曠課、夜不歸宿、攜帶過管制刀具、參加過打架、斗毆、辱罵過他人、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等各種不良行為。通過認真分析總結,學生中主要存在的幾大問題:一是在人生理想上,注重個人價值,責任感不強;二是在道德情操上,雖然認同基本道德規范,但仍存在知行分離的現象;三是崇尚個性獨立,注重個性張揚,有一部分學生不求上進、不好學,怕吃苦,意志薄弱,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差;四是青少年違法犯罪趨向不明顯,但打架斗毆行為屢見不鮮;五是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養存在厚此薄彼的危險趨向。
二、原因分析
1. 社會的影響。社會大環境的各種誘因,在學生中極易滋生拜金主義、享樂至上的價值觀。學生的道德水準下降,正面引導缺乏、道德取向消極,使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偏離正確軌道。
2. 家庭教育的影響。家庭對學生教育管理的認識不到位。在調查中了解到, 87%的學生處于監管缺失狀態,或父母雙方都在外打工,或是單親子女,這些學生一般都交由爺爺奶奶照管,他們普遍缺少完整的親情愛撫、缺少溫馨和睦的家庭感覺、疏于教育監管。
3. 學校教育的影響。縱觀家庭教育狀況,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深知一個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面對激烈競爭的社會,大部分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但遇到了“教子成才無方”的難題。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被來自各方面的升學、就業壓力所困擾,在很大程度上將精力投向了教學工作,而對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有所忽視。
三、解決策略
1. 以突出民族自豪感為主線。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是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抓手。我校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以中華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教育為重點,引導學生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和傳統,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強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誠信教育,創建誠信校園、和諧校園。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教育活動,把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2. 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課程建設為抓手。課堂教育是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德育課程要把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列為根本任務,要依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品德形成規律,循序漸進地安排教育內容和要求,改進教學形式和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學校開設的其他學科課程都要結合自身特點,有機地將道德教育滲透其中。
3. 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切入點。“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職業道德直接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為此,學校應要求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誠信的作風教育和影響學生,全面關心學生的成長,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4. 以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為途徑。學生的成長規律和認知規律,學生在學校中學到的知識,只有與豐富的社會實踐相結合,才能變得鮮活起來;只有經過自己的親身實踐,認識才能變得更加豐滿、深刻。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