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組織開展了黨的歷史上的首次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本文主要對黨內法規制度的清理,修訂以及出臺的原因進行分析,說明黨內法規政策的出臺如何保證制度建設有效性,以及制度建設對黨內法規政策執行所起的保駕護航作用。
關鍵詞:黨內法規政策;制度建設;有效性
一、法規政策的提出與發展
實現“四個全面”,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是不可缺少的一環。黨內法規這一概念首次提出,是毛澤東同志于1938年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作政治報告時指出,“還須制定一種較詳細的黨內法規,以統一各級領導機關的行動”,首次提出黨內法規概念。黨內法規這一概念提出已有76年的歷史。在隨后發展中,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黨中央領導同志均對黨內法規建設作過重要闡述,黨的十四大將黨內法規表述寫入了黨章。自十八大以來,黨內規章制度的建設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被擺到更加突出位置。黨內法規自提出以來,經過多年發展、所適用對象、含義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黨內法規為什么提出,有何必要性?法規政策具有規范和約束行為作用。所以我們黨一貫重視和堅持組織、制度創新,力圖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形成較為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但是由于行為主體也就是人,更進一步說由于黨員存在人性弱點、行為能力存在差異以及所處環境不斷變化,法規政策對黨員約束作用越來越不明顯。在新時期,對政策法規的功能和力量重視也愈發欠缺,更多地強調思想教育和思想改造,對已有的法規政策不夠重視,導致目前法規政策存在明顯的局限性。這些局限性影響了黨的歷史使命、先進性和純潔性的發揮。2012年中共中央為進一步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先后印發《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開展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意見》,集中進行三次清理工作。通過清理,摸清了中央黨內法規制度的家底,一次性解決黨內法規制度中存在的不適應、不協調、不銜接、不一致問題,有力維護了黨內法規制度的協調統一,有利于黨內法規制度的遵守和執行。
二、法律法規集中篩查清理的原因
法規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的特性。要想貫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就必須要制定新的法規制度、完善已有法規制度、廢止不適應的法規制度,努力形成系統完備法規制度體系。其次,法規制度建設系統性強。只有不斷進行宏觀思考、總體規劃,才能將制度的籠子扎細扎密,法規制度才會更加務實管用。除此之外,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前提條件、是保證黨的先進性必要條件等等。自十八大以來,黨內出現許多問題,例如黨內腐敗、現有黨內法規不能滿足現實需求、長期以來對制度建設重視程度不夠等等。這一系列問題,都需要進行處理。
三、正確認識制度建設的重要性
制度建設是我們黨建設總布局中重要一環。首先,從歷史上來看,在長期的革命、發展、建設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經驗。最早毛澤東同志在著名的三灣改編中制訂的三大紀律,之后增的訂八項注意,成為工農紅軍重要行動準則,建國以后為我軍正規化建設發揮了重大作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在深刻總結自身建設的歷史經驗,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深刻教訓的基礎上,作出了依靠改革和制度建設黨的重大決策,逐步建立起一套與我國社會政治生活相配套、與國家制度相銜接的黨的制度體系,推進了黨的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制度化。十六大以來.特別是十六屆六中全會的召開。對制度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因為新時期里加強制度建設,不僅是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特別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水平的需要,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社會公平公正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制度問題時指出,“關鍵是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黨的制度建設,關系到黨的正確路線的制定、鞏固和發展,關系到黨的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關系到全黨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關系到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關系到依法治國戰略實現,一句話,關系到黨和國家前途命運。從整體上看,黨的制度建設在有些方面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實際需要。
四、法規政策有效增加增加制度建設的有效性,制度建設有效性能夠保證法規政策的有效實施
隨著對制度建設的建設愈發重視,各項具體工作積極開展,無疑是對制度建設的實際支持。習近平曾指出:“最根本的是嚴格遵循執政黨建設規律進行制度建設……既要有實體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確規定應該怎么辦又要明確違反規定怎么處理,減少制度執行的自由裁量空間”。這里的實體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就是對政策法規以及制度建設的一個詮釋。
在《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黨的建設制度體系。在此前提下,現階段出臺一系列法規政策能增加制度建設的有效性,能夠補齊黨內制度短板,補足這一短板對于黨內自身法規制度具有重要影響,同時也能使制度建設更加有效。同時黨內政策法規的出臺,對于黨員干部監督,具有重要作用,使人民群眾的監督有法可依,在很大程度上使公民制度意識增強,制度意識增強,有助于制度建設更加有效。
事物發展具有兩面性法規政策能有效增加制度建設的有效性,制度建設對于黨內法規制度的完善以及執行具有反作用。首先,制度建設更加有效,更有助于發揮法規政策的公平性、可操作性,全面性等特點。有助于在制度建設的保駕護航下,制定新的法規制度、完善已有的法規制度、廢止不適應的法規制度,努力形成系統完備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其次,習近平指出,法規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貫徹執行法規制度關鍵在真抓,靠的是嚴管。如何做到真抓嚴管,就需要干部牢固樹立法治意識、制度意識、紀律意識,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衛制度的良好氛圍,也就是要是制度建設的有效性充分發揮出來。堅持法規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遵守法規制度沒有特權、執行法規制度沒有例外。因此制度建設的有效性,對于法規制度執行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從而使黨內法規更好貫徹執行下去。制度建設固有特點,如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有利于黨內法規的宣傳學習,提高黨內法規的知曉率,執行能力。制度建設的這些特點,還能夠擠壓潛規則的空間。總之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建設,使黨內法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我國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要領導人民構建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實現依法治國方略,就必須首先加強自身法規制度建設,將自身行為和活動納入法制化的軌道,這既是對黨 50多年執政經驗的科學總結,又是黨帶領人民進行制度建設,構建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前提條件和切實需要。而以黨章為根本的黨內法規制度,將會是推動黨的建設和黨的工作的重要遵循。黨內法規制度的建設必將不斷推進黨的法規制度建設;必將為管黨治黨、執政治國提供科學制度保障:必將與制度建設建立良性的互動機制。
[參考文獻]
[1]孫元君. 扎緊制度的籠子——加強新形勢下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J]. 奮斗,2016,06:66-67.
[2]王瓊. 試論完善黨內條例體系建設的基本遵循[J]. 寧夏黨校學報,2016,02:28-31.
[3]三部黨內法規把制度的籠子扎得更緊[J]. 當代江西,2016,01:63.
(作者單位: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 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