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晴瑜
【摘要】本文結合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教材的Module 3 Unit 7 Lesson4 Sea Stories教學實例,從導入背景,探究文章主題,抓住文章內容,把握文體結構,關注語言特征,了解作者寫作意圖等方面,探討了如何利用思維導圖進行高中文本解讀教學設計,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英語學科素養。
【關鍵詞】思維導圖 文本解讀 教學設計
一、引言
思維導圖是用圖表表現的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過程也就是大腦思考和產生想法的過程。通捕捉和表達發散性思維,思維導圖將大腦內部的過程進行了外部呈現。本質上,思維導圖是在重復和模仿發散性思維,這反過來又放大了大腦的本能,讓大腦更加強大有力(東尼.博贊)。文本是作者通過選擇中心內容,組織篇章結構,構建語篇意義,表達核心思想的產物。文本解讀則是讀者對文本主旨和內容,作者意圖,寫作手段,修辭方法等的分析與解讀。筆者嘗試把思維導圖融入文本解析中,幫組學生梳理文本信息,把握文本結構脈絡,體驗語言表達,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等,從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鍛煉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案例設計
本課為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教材的Module 3 Unit 7 Lesson4 Sea Stories 的閱讀課,主要是通過敘事讓學生了解一個海上故事,兼有抒情和議論表達作者對于生活的真切感受。從生活經驗和語言知識方面來看,高一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應不存在太大困難。但是根據學生平時學習英語的情況來看,學生的英語思維比較欠缺,在英語表達方面的準確性差。學習此課的目的旨在讀懂文章,了解作者真情,提升自身英語表達。備課基于思維導圖,讀前設置頭腦風暴,激活學生背景知識。讀中主要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讀懂文本背后信息,讀后思索作者真情的流露。
三、教學過程
Step1讀前——導入背景,關注文體結構
1. Presentation
What are we talking about today? 學生們看到標題 Sea Stories,能聯想出學過關于大海的單詞。
設計意圖:激活了學生的背景知識,輕松導入本課主題,基本了解主題。
2. Prediction
四、反思與感悟
教師可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預測記敘文文本信息,逐步理清文章結構,搭建語言支架,挖掘文本所蘊含的豐富信息,升入主題,激發學生進行個性化思考,領會文章的內在邏輯關系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筆者將思維導圖運用于記敘文的閱讀教學中,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極思考,對文本進行深層次解讀,從而讓學生通過閱讀逐漸增強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后可對于議論文,說明文等其他文體進行探討。
參考文獻:
[1]中小學外語教學.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