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虎
摘要:網絡化、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使得科技涉及的范圍越來越廣,傳統的教學模式也在逐漸被現代教育技術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所取代著,微課的出現正是伴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背景產生的。微課程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形式,能夠充分利用起來學生碎片化的時間,為學生增加了隨時隨地通過網絡進行學習的新的途徑。微課程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推進,有利于優化課程結構并且提高教學的效率質量,并且幫助學生拓展學習思維,樹立新型的開放的學習理念。
關鍵詞:微課;數學教學;實際運用
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科技對于教育教學產生著越來越廣泛的影響,例如與科技發展聯系緊密的微課程教學。數學是初中課程中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其主要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也在不斷地多樣化的發展著。將具有時代特點的微課程應用于現階段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出新課改的發展理念,促進課堂形式多元化,課堂內容的豐富化。同時,教師在應用微課教學時,應該注意微課程的設計應該結合初中數學課的內容特點,符合學生普遍的趣味認知,真正有效地將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應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整體的數學實際應用能力。
一、微課程對初中數學教學的積極作用
1.有效實現針對性教學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選取的教學內容通常是以課程標準下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及常考點和易錯點為主,選擇大多數學生相對容易接受的普遍化教學方式進行講授。整體上看來保證了學生的基礎性學習。而微課程打破了這種循規蹈矩的教學模式,能夠根據學生在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包括學習方法等各方面的之間的差異,通過不同的微課程教學設計進行教學。例如講授相似三角形這一節時,將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證明分成兩部分進行,甚至更加細化,將“各邊成比例”、“三角對應相等”分開講授,并且對應示例。學生也可以有針對性地依據自身的不同特點對微課程的學習有所側重。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更好地注意到不同的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使得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
2.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數學課程的內容從初中階段開始確實存在著知識點瑣碎繁雜、學科內容相對抽象等學科特點,長期使用傳統的教師“填鴨式”地講解,會使學生對這一課程的學習產生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倦怠。而微課程本身教學內容簡潔精煉,教學環節層次清晰,知識點的提煉更加有效明確。能夠更加直觀地呈現出數學教材中的學科知識,例如明確向學生展示出相似三角形的標準圖形,使得學生的接受學習過程更加形象、明確。能夠有效呈現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微課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1.利用多媒體等新技術實現教學方式多元化
微課程是與現代科技發展緊密結合的新型教學方式,應該注重多媒體的使用。例如在學習相似三角形的微課程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依據三角形高、底、角配有圖片制作相應的PPT,同時添加相應的動態小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三角形的具體形態,相似三角形之間的對比關系。再者,合適的動態效果圖也能幫助學生對具體圖形進一步的想象和理解,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背景,從而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加強學習效果。課后,將微課視頻上傳到班級網站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探討,再根據學生的一些建議進一步改進,讓教學資源實現有效共享。
2.保證教學內容與教學結構相一致
微課程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的首要區別就體現在“微”,主要表現在時間的精簡上,需要把教學內容控制在幾分鐘內,因此,以“看”和“聽”為主的教學形式就成為了微課程設計過程中的主要因素。在知識點的選擇上一定要確保精煉有效,相應的教學素材也必須明確的符合主題;其次,在知識結構的構建過程中,一定要做好銜接,教學內容之間一定要相關聯、相依靠,具有整體的知識體系。例如,在講解相似三角形時,要有將實際生活學科內容有效結合,例如:在陽光下,房子與房子之間、樹與樹之間都會形成不同的相似三角形,在地面上成型。教師通過課件的實景展示把生活中的真實場景帶入課堂中,真正體現出教學內容與教學結構上的一致性。
3.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過程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相似三角形”的講授過程中,教師可以多設計幾套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們積極參與討論和動手實踐。也可以利用PPT的動態效果,讓學生通過操作計算機感受相似三角形各邊成比例,各角分別相等。教師要積極發揮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們進行探究活動。
綜上所述,微課是現代教育技術與互聯網充分結合的重要體現。微課的引入將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灌輸式”的純理論化講解,把音樂、圖片、視頻、帶人課堂,讓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動態、形象的展示教材內容,使數學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學生也將在微課的影響下有效地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充分利用起來有效地課余時間,有針對性地根據自身學習情況進行微課程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