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恒
[摘要]隨著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教學類網絡平臺不斷涌現,其提供的教學資源多樣化和教學模式日趨成熟,本文設想將教學網絡平臺和現階段教育界最火的翻轉課堂相結合,設計出一個有特點的教學模式。現階段對翻轉課堂教育界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如何實現也缺乏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想將網絡教學平臺和翻轉課堂二者相結合,力求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和教學步驟完整,吸引更多的學生和教師參與其中,相互取長補短,這樣既能實現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又可以完善一個生態獨立的運行系統,將翻轉課堂實質性內容推廣開來。
[關鍵詞]網絡教學 翻轉課堂 教學模式 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4-0206-02
科技的進步促進了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從而應運而生了很多互聯網產品。信息交流平臺是現在互聯網開發的主要方向。通過信息交流平臺上傳或下載需要的信息,這就使平臺可以朝更多的方向發展,其中就包含本文要討論的網絡教學平臺。如今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迫切地需要教學模式的改革,很多人開始注意到“翻轉課堂”這個概念。它之所以頻頻受人關注關鍵在于其教學理念幾乎顛覆了人們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認識,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推廣和普及。翻轉課堂要求學生課外學習,課上答疑。課外就需要學生依賴網絡技術或其他信息交流工具自己去收集學習內容或課程信息,自行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進度。網絡教學平臺恰好提供了這樣的平臺來服務來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本文主要論述如何建立一個翻轉課堂教學平臺,在建立過程中研究需要哪些內容填入其中,注意哪些因素影響其發展,通過這些內容的討論設計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案,建立一個可不斷填充內容的框架,使之有良好的發展方向,通過以下討論希望在未來的教學模式改革的浪潮中能夠提供一些有針對性的參考依據。
一、翻轉課堂教學平臺教學要素
翻轉課堂因為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不同,它更側重學生自學能力和對知識的應用能力。教師布置給學生的學習任務,使學生有針對性的學習,老師再通過課上布置訓練題目,讓學生通過自己對知識的了解將其應用到具體實踐中。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相互取長補短,在不斷交流中鞏固自己的知識,在完成一次次題目的成功喜悅下樹立學習的信心,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熱情。那么,翻轉課堂在設置課程安排和課后練習就需要有所區別,要有針對性安排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課程訓練,爭取做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的收益面達到最大。
(一)課程設置
傳統的課程要求教師在規定的40分鐘之內完成一定的教學量,教學過程中要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布置課堂訓練內容對知識點進行剖析解答,學生通過課程訓練完成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鞏固。但這種傳統模式也有其弊端,常常因為課程進度安排過滿,使得一些知識點沒有展開就不得不草草結束,很多同學還沒有對知識點理解就開始下一部分新知識的學習,這就使得整個教學過程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成果,只有極少數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才能跟得上教學進程,這就是所謂的精英式教育,一個班級的大多數人陪著一兩個精英在讀書。但社會的發展絕不能只靠精英,還在于每個人能力的提高,翻轉課堂就為我們解決了這一難題,因為學生學習都是在課外完成,不受課堂時間限制,不懂的難點和知識點可以通過查找除書本以外相應的信息來完成,查找不到或是理解不了也可以第二天的課上找同學討論和找老師解析。那么關于翻轉課堂教學平臺的課程設置就不能按照傳統教學上的章節去設置了,而是按照相應的知識點的分布來設置課程,在平臺上每一節課的時間長度不固定,每一節課只教授一個或兩個知識點,以此作為對課程設置的設計要求,力求每個知識點都要講解透徹,都要所展開,使學生更加充分的理解。
(二)教學環境
傳統的教學環境是教室,一堂課中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一問一答,教師在言傳身教中把課堂中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這也是在培養學生學習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翻轉課堂畢竟是應用于教學也應設置類似教室的教學空間或教學環境,教學平臺可以設置類似于聊天室這樣的教學環境來代替教室的功能,在這個教學環境中平臺應提供兩種身份給使用者,一個是老師,另一個就是學生。老師即聊天室室主,學生即聊天室成員,聊天室中設立任務欄為老師提供留作業和布置教學內容的權利和場所,學生參與到這個教學環境中,根據老師所留的信息去學習相關內容,對不懂得問題可以給老師留言,等待老師在線解答。
(三)信息反饋
在傳統教學環節之中,與學生進行互動是必須的環節,通過互動老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這樣才可以對學生有的放矢地去安排練習內容,進一步的講解知識難點。翻轉課堂教學平臺畢竟只是一個虛擬的網絡平臺,老師無法了解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態,這就需要平臺能夠提供一個可以真實反饋學生學習狀態的功能,可將老師留給學生學習任務和作業分別設置5個狀態程度,他們分別為:沒看、不懂、了解、熟悉、精通。老師可以針對每位學生做一份圖表,列表中標明學生預習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還可以精確地了解到每個學生對知識點理解的精細程度。這樣就方便老師在第二天課堂訓練和討論時作出教學安排。
(四)能力訓練
翻轉課堂教學最重的就是能力訓練,希望將知識點與現實實例相結合,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和交流來完成能力訓練。這一步往往是要在真實的課堂中完成,這也是翻轉課堂重點實施內容,但要想找到恰當的實例來結合知識點完成學生的實際能力訓練就是非常困難的,這就需要平臺建立一個存放實例的數據庫,在外界盡量多的收集相關實例或是練習題,將其存放到數據庫中,實例數據庫中以實例包含知識點為索引條件,通過搜索引擎找到與知識點結合最恰當的例子做能力訓練,這樣教師就可以放心的將練習題目在第二天課上布置了。
二、翻轉課堂的生存和發展
翻轉課堂教學平臺想要真正的立足和發展下去必須有自己的生態圈,有網民消費,有運行維護的支出,有新鮮的教學內容和有經驗的教師引入,有高素質人才的管理才能良性循環。這一點我們可以和當紅的網絡游戲平臺學習,觀察其管理模式和運行標準,以及財務的運轉,制定翻轉課堂教學平臺自身的規則標準。
(一)升級與積分
我們可以為每個登錄平臺的用戶建立用戶信息,并配置身份、級別和積分的屬性。身份可以分為教師和學生,教師可以提供教學資源或教學視頻,發布教學公告來招募學生。學生往往是來參與學習的。級別往往跟用戶的權限掛鉤,級別高的可以讓用戶享受更多門類的學習權利,學習更多的科目。積分則等同于現實中的貨幣,它是實現翻轉課堂教學平臺盈利的必要組成部分,用戶也可以通過充值來獲取積分,積分可以用來購買平臺中更多的學習資源,教學資源的使用是要收取一定份額的積分的。積分并非只能靠充值來獲得,學生用戶也可以通過參與平臺中公布的日常學習任務和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獲得經驗和積分,而老師則是通過上傳的教學資源和學生的點評來獲取積分和經驗的,還可以通過積分到翻轉課堂教學平臺中去換取真實貨幣,完成勞動價值的轉換。
(二)獎勵與考核相結合
翻轉課堂教學平臺也應當像傳統教學一樣,擁有自己的教學考核系統,學生通過考核完成學習任務,檢驗學習成果。考核完畢之后,學生可以得到相應的分值,這些分值會反饋到教師手中,教師可對其進行點評和總結。學生也可根據自己所學科目考核成績得到一定的積分和經驗,應用自己的級別和積分幫助自己在平臺中繼續學習其他知識。同時平臺也可以設立類似于獎學金這樣的獎勵機制,提供更多的積分和經驗給那些學習優秀的學生,這樣也可以間接地緩解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的經濟壓力,使其更加認真的學習。
(三)有償鼓勵收集教學信息和聘任教學教師
翻轉課堂教學平臺如果可以吸納更多的優秀教師加入,那么平臺運作就會更加的趨于穩定。翻轉課堂教學平臺可以提供一些招聘就業機會和較高的報酬來吸引一些優秀的年輕教師,這些教師在翻轉課堂教學平臺中發布它們的教學視頻或教學課件等教學資源來完善平臺的教學規模,通過招攬學生和對自己教授科目的考核提升自己的級別和積分來換取相應的勞動報酬,完整、全面、公平、細致的翻轉課堂教學平臺規章制度帶動更多的學生和優秀教師進入或參與到平臺中來,形成一個良好的經濟和教學的循環,達到一種共贏的目的。
三、總結
翻轉課堂并非所有人都會明白其內在的精髓,國內有很多的教學機構都在致力于推廣翻轉課堂,也上了幾堂公開課,其中,重慶市一個小學的公開課,使我印象深刻。課堂上老師講解不能說不賣力,學生聽講也不能說不用心,講解幾個難點后,學生就鬧哄哄的組成幾個小組進行討論,人手一個IPAD也不清楚是用來學習多一些還是用來打游戲,最后老師總結幾句,課終于上完了,總是讓人感覺拘于形式,整個課程效果差強人意,可以說畫了個“四不像”。其原因就在于他們沒有跳出固有的傳統教學模式,應著重突出學生能力為主,讓學生的思維不受束博、大膽想象,但是他們卻按照以前的教學方法機械式的將課程拆解開來,將講述學習部分留給學生課外回家預習,課程中的重、難點解析在課堂上完成,上完課之后總是讓人感覺像是少了些什么,顯得特別不適應。這也是由于我國現實國情所導致的,翻轉課堂概念的提出依賴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推廣,而現在全國范圍內要做到每人一臺電腦和一個IPAD是不可能實現的,這將有賴于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翻轉課堂教學平臺是因時代而應運而生的,可以暫時彌補翻轉課堂中的一些缺陷因素,事物的發展總有其過程和利益集合點,在其未成熟階段總是不斷變化的,本文所總結的翻轉課堂教學平臺的應用分析也有其缺陷和不足,希望同道之士一同來研究拾遺補缺。
【參考文獻】
[1]汪曉東,張晨婧仔.“翻轉課堂”在大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教育技術學專業英語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3(08).
[2]張新明,何文濤.支持翻轉課堂的網絡教學系統模型探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08).
[3]張紅艷,龍榮培.試析翻轉課堂在國內本土化實踐過程中的挑戰[J].文教資料,2013(14).
[4]汪文華.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師培訓[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Z1).
[5]王紅,趙蔚,孫立會,劉紅霞.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設計——基于國內外典型案例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3(08).
[6]汪曉東,張晨婧仔.“翻轉課堂”在大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教育技術學專業英語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3(08).
[7]劉震,曹澤熙.“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13(08).
[8]張春梅.翻轉課堂優化高等院校課堂教學探析——以“西方經濟學”課程為例[J].學周刊,2013(34).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