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妮娜 劉彥娟
【摘要】二語習得理論不僅包含大量科學行為研究,還包括研究人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的心理狀態、大腦機制以及神經機制。從當前二語習得相關學者的研究方法來看,大多將其劃歸為社會科學,也有部分學者將其劃為人文學科、自然科學。作為一種廣泛涉及教育學、教育心理學、語言學以及心理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的綜合性理論體系,在二語習得理論引導之下展開高校英語教學研究,對提高大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和有效性助益良多。本文以“二語習得理論與大學英語教學”為研究對象,分析了二語習得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指導及其綜合應用,以期為高校英語有效教學提供新的研究角度,提升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二語習得 大學英語 語言體系
一、二語習得理論指導教學的理論支撐
“二語習得理論”即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其內涵可簡單概括為“除了母語學習之外的其他語言的學習理論。”這是一套相對復雜的理論系統,組成部分不僅包括“二語習得先天論”、“二語習得環境論”,還包括“二語習得相互作用論”。三種理論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對于第二語言學習的相關緣由和誕生方式。比如,“二語習得環境論”認為語言學習并非是得益于先天性條件的結果,而是取決于學習者所處的外部語言環境。“二語習得先天論”認為語言學習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是一種天賦,是依靠大腦中所固有的語言學習機制來完成語言知識的掌握和語言習慣的生成。而“二語習得相互作用論”的認知則與辯證法中的“聯系”、“內外因相互作用關系”等原理相似,認為語言習得并非是依靠先天性因素或是外部語言環境的單一作用結果,而是二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所產生的合力結果實現的一種發展狀態,只有當內部元素與外部環境相互融合且頻率一致時,才會生成促進語言習得的條件和環境,進而幫助學習者學習除了母語之外的語言;反之,則會產生一種阻礙的力量。綜合上述三類理論觀點的作用和比較之下,筆者認為語言學習和個體背景、歷史、經歷、動機、情感等有不可分割的聯系,二語習得理論能否付諸實踐、能否實現語言習得能力提升,關鍵應在其內部因素與外部環境能否有效融合。
二、二語習得理論與大學英語教學的結合應用
1.創設語言使用環境,重視英語語言思維培養。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受其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早已習慣漢語語言思維,因而當我們嘗試用英語來表達自身所處社會中的某些現象或文化表征時,就會不自覺地、不可避免地遭遇語詞空白,感覺很多表達方式只懂得用漢語來表述,而無法用英語來表達,進而采用借譯或者音譯的方法來使之產生意義。如此一來,也就產生了中式英語。直接地說,中式英語就是具有漢語特征的一種英語變體形式。要想糾正這一問題,應重視語言思維的代入,在英語教學中把英語環境作為組織教學的重要手段,創設二語使用環境,把“教”和“學”統一起來,實現英語教學的交際化,增加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促其鍛煉口語的同時提高聽力水平。其次,要引導學生明確語言是世界觀的載體,理解語言觀在促成世界觀形成與完善中的作用,進而在語言的形成及系統的應用基礎上,促成學生語言思維方式的變異。一言蔽之,語言環境的合適與否將直接影響學習者的習得效果。即,教師為學生營造積極、寬松的外部使用環境,通常能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語言行為,激發學生在語言輸入解碼——語義構建——重新編碼——語言輸出等環節的參與積極性,最終達到理想的習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特點,按照學生對英語知識體系產生的興趣,設計與其相對應的課堂環境,實現個性化人才培養的目的。
2.明晰中西文化差異,重視跨文化意識培養。前文已述,漢語與英語的思維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漢語注重辯證思維的運用,而英語更加注重形式邏輯。具體地說,英語在語句表達上,通常是以句子的完整度為主,力求句子整體外形句法和功能的完整,句子與句子之間的從屬關系以連詞“as”、“although”、“if”、“because”、“while”、“however”等維持句子結構緊致,保障句子和文章的緊湊嚴謹;而漢語的語句書寫表達,則主要以寫作者的意念為主體,雖看似松散,但意境十足,句子更富內涵、蘊意。所以,在二語習得理論指導下,教師應重視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結合語言材料,普及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和英美人的語言習慣,引導學生從認知上正視中西文化上的差異;同時學生也應有意識地對比中西文化,從中摸索中西文化差異帶來的語言差異,通過不斷地實際語言練習,逐漸適應英語語言風格,擺脫“中式英語”的影子。比如,可課后閱讀王佐良主編的《歐洲文化入門》一書,該書綜合系統地介紹了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宗教等社會文化背景知識,通過學習與對比,不僅能夠拓寬知識面,還有助于在與英語母語的人交流時能夠更準確地理解對方。
三、結語
二語習得理論是一種基于除了母語之外,對其他種類的語言學習功能、現狀以及技巧分析而進行的理論研究,是當前語言學主要學說理論之一。但教育理論歸根到底屬于意識形態領域,雖能對事物發展產生一定的能動作用,但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學生對于英語學習本質性、徹底性的改變,學習好壞歸根到底取決于學生的個人學習特點和整體教育情況。因此,廣大一線教師仍需堅持學習,反復實踐探索,以切實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率和高校英語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李麗.基于二語習得理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策略[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4(4):123-127.
[2]霍欣琰.探析二語習得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上的應用[J].瘋狂英語:理論版,2016(2):155-156.
[3]顧曉禹.二語習得理論在大學英語課堂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