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楠 陳亮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2-021-01
摘 要 中小學的體育教育是一個系統的教育過程,在該階段激發中小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部分中小學依然存在體育課課時不足,內容陳舊單一,參與度低等問題。要提高學生對于體育課的積極性,需要改變教師為主的觀念,增強學生參與程度,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喜好進行授課。
關鍵詞 中小學 體育課 學習興趣
一、研究背景
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對一個國家的未來有著重要的影響,甚至決定著國家在國防,科技,體育等領域的發展方向。從教育和提高國民身體素質的角度看,中小學的學校體育在學生的身心發展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所以,學校體育是培養青少年良好身體素質的重點方面。從20世紀初開始,我國在教育領域越來越重視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培養,國務院,教育部不斷出臺各種政策,一方面為中小學生進行課程方面的“減負”,另一方面,要求全國的中小學開展素質教育,要求使學生能夠實現全面發展,為將來的進一步成長做好身體上的準備。
二、研究結果
(一)我國學校體育課程的現狀
我國的學校體育目前正呈現良好發展的趨勢,各地中小學校開始重視體育課,無故占用體育課,甚至取消體育課的現象幾乎已經消失,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風氣的也開始在學校中形成。但是在實地調查中也有同學反映一些諸如“體育課的內容并不適合自己”,“難以激發學習興趣”,所學內容不容易接受等問題。
(二)中小學體育課程易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足的原因
我國的學校教育曾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唯文化課至上,不重視體育教學,體育課的時間經常被文化課擠占,這就給一些學生和老師造成了一種體育課可有可無的刻板印象,而且逐漸變成了惡性循環。一些老師會無意識給學生灌輸“上體育課不如補文化課”的觀念。久而久之,一些學生開始對體育課失去興趣,甚至產生了抵觸心理,不愿參與到體育活動之中,這種觀念由來已久,雖然近年來已經有很大改變,但其造成的不良影響依然存在。
部分學校的體育課程的活動形式單一,造成學生對于體育課興趣不高的原因之一,我國中小學體育課程在20世紀初依舊被隊形隊列的練習占據了大量的教學時間,這種軍事化的教學本身并無缺陷,但是被大量的填充作為體育課的主要內容難免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不符合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久而久之,使學生對體育課產生了排斥心理。還有一些學校因種種原因限于有限的場地,器材,無法開展豐富種類的體育課程,也是造成體育課程內容單一的重要原因。
還應該注意到,體育的教學不能只是局限于學校之中,將所有學生的體育素質提高的任務全部交由教師完成,這是任何的學校和教師都力不從心的,真正的體育培養應該著眼于課余時間的身體鍛煉和體育活動,同體育教學相輔相成,提高運動水平。
造成以上幾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學校的體育課雖然內容由體育項目組成,教師都是體育方面的專業人士,但是,體育課的設計和安排,卻不是有國家的體育領域主管部門參與,而是長期由教育部門負責的。這樣雖然可以更好的從教育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但也難免因課程的編排者因對體育本身缺乏足夠的了解而造成體育課的內容出現一些違背體育規律的情況。
(三)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興趣的嘗試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觀念開始流行之后,部分學校開始注意到傳統體育教學方法存在很多弊端,并開始了體育課創新的嘗試,例如將班級的單位打亂,由學生根據興趣選擇上課的體育專項,再安排不同的專項老師按照不同的項目采取不同的授課方式和內容。再如建設學校體育俱樂部,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組織不同的體育俱樂部和安排日常活動。這些行為對于提高學生參與體育的積極性都是有益的嘗試。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學校體育在學生興趣方面的培養首先應該要注意調整課程中各個部分之間的組織關系,需要學校,家長,以及社會的多方面配合。積極的動員社全會力量,鼓勵各項類會體育組織的發展,協助學校進行課外體育教育。
其次,具體的實踐過程是指要落實到學生身上,以學生本身的特點為主,不能采用全國一刀切的方式,在課程編排時,給予具體教學一線的體育工作者一定的自由,要結合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區域特點,同時兼顧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身體接受能力,避免學生因不適應體育活動的形式而造成積極性的降低。
在課程的設置上,還要注意連續性,有些地區小學,中學的體育課內容脫節,有時大量基礎,低級的內容重復教學,有時課程進度出現跳躍,在沒有完成基礎動作教學的情況下,進行較高階段動作的練習,這些都是易造成中小學階段學生學習興趣降低的重要因素。另外,體育的發展和身體的發展一樣,都是長期穩定的過程,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二)建議
在學校體育課程的設計過程中,要注意激發學生對于體育的興趣,在教材方面,要切合實際,減少理論性的內容 ,教授學生實際的技能。在課程內容上,教師應該減少理論的講解時間和刻板乏味的程序,增加學生活動所占的時間比例。在教學方法上,要靈活多變,根據學生的個體條件,來調整內容和進度,讓學生選擇并從事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更有益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