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晶
【摘要】閱讀能力作為語言學習者綜合能力體現的重要載體,在語言教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思維表征可視化的重要手段——思維導圖,因其主次分明和清晰簡明的特點而被廣泛應用。本文將思維導圖理論與高中英語教學相結合,以試探究該理論的實踐價值。
【關鍵詞】思維導圖 英語閱讀 高中教學
一、引言
聽、說、讀、寫是語言能力培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語言綜合素養的穩固提高,高效的語言輸入是關鍵。閱讀作為語言輸入的重要途徑之一,引起各國語言專家和學者的廣泛關注。而如何運用適當的教學手段提高語言學習者的閱讀能力,已成為語言教學的重點課題之一。本文試將思維導圖理論應用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以揭示該理論極強的闡釋力。
二、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思維導圖,亦被稱為心智圖,是一種圖文邏輯清晰化表征的概念圖,由享有“英國記憶之父”美譽的知名學者東尼·博贊于上世紀六十年代提出。放射性思考模式是人類大腦的本能思考方式,我們日常接觸到的數字、氣味、聲音均可作為思考中心,成為在“中心主題”并由此向外發散形成“二級主題”,并以此為“中心主題”,再次向外發散形成“三級主題”,以此類推。根據所需信息的實際數量可以構建出滿足其精密度的思維導圖。在此,以外研社版高中英語教材必修一Module 2 My New Teachers為例,并對思維導圖在教學環節中的應用進行簡要介紹。
閱讀前:運用歌曲導入《You Raise Me Up》,與學生進行互動,詢問學生在欣賞歌曲之后所引發的聯想,如:給予生命并撫育成長的父母,為夢想努力拼搏的勵志偶像,此時,教師可把學生的答案進行簡要板書并淺談自身感想引出本文的主題My New Teachers(一級主題)。在閱讀全文之前,對學生進行提問,如若行文介紹自己的老師會從哪幾方面進行入手,教師不對此主題進行任何限制和引導,僅憑學生發揮其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回答(二級主題)。
閱讀中:在文章初次泛讀過后,學生對文章應有整體把握,教師可與學生對文章主題(記敘人新老師的介紹)進行簡要交流。隨后,進行文章精讀,此時需要學生對文章細節充分了解并完善以主人公為中心的二級主題,進而形成次主題(三級主題教師的姓名和學科)及終極主題(教師的基本情況、授課方式和性格特點)。此處,基于文本將思維導圖的整體脈絡進行簡要說明如下:
My new teachers(一級主題)—— the new teachers of the narrator(二級主題)—— Mrs.Li,English/ Mrs.Chen,Physics/ Mr.Wu,Chinese literature(三級主題)——Mrs.Li,nervous,shy,kind,patient/ Mrs.Chen,sixty,strict,serious,teaching organised and clear / Mr.Wu,popular,loudly,fast good-looking,amusing and excited.(四級主題)
如上是對板書設計進行簡要介紹,因文章細節信息較多,不便將所有信息一一列舉。由此可見,記敘人對新老師的介紹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外貌特征、性格特點及授課方式,且以后兩者為主。此時,可組織學生進行主題為My new teachers的兩人對話或小組展示,在激發學生思維創造力的同時更鍛煉了學生的邏輯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閱讀后:在對文章細節具有充分把握之后,可讓學生完成相應部分的課后練習,并進行答案校對。為了讓學生加深對人物描寫類文章的進一步認識,可讓學生閱讀一篇類似題材的文章進行閱讀,并對比分析兩篇文章的異同點,進而形成對人物類文章謀篇布局的充分認知。
三、結論
傳統的閱讀教學方法多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亦或二者兼施,經典教學模式雖有其自身優點,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迅速提高及創新思維的開發和培養收效甚微。高中生因其所學科目較多,課業壓力和升學壓力較大,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運用高效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是值得高中英語教師反思的一個問題。而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茂的方式,使學生在明確文章細節信息的同時,更能從總體上把握語篇脈絡,進而對文章形成全面、深刻的整體感知。以便培養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進而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Buzan,T.,& Buzan,B.The mind map book:how to use radiant thinking to maximize your brains untapped potential[M].New York:Penguin press,1993.
[2]博贊·東尼,博贊·巴利.葉剛譯.思維導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34.
[3]張丹.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