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峰
中圖分類號:G804.5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2-021-01
摘 要 在面臨高等職業教育不斷發展及高職院校學生數量不斷增加的今天,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如何培養學生的技能,提高學生的各項綜合素質,是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基礎。而職業教育即是就業教育,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必然走上用人單位,大多學生在用人單位從事一線基層生產工作。各個用人單位也特別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同的生產單位對員工的身體素質有不同的要求,而不同的專業也對身體素質有不同的要求。
關鍵詞 用人單位 職業 高職學生 身體素質
一、高職學生身體素質對于用人單位需求是不可或缺的
(一)高職院校學生身體素質
身體素質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經常潛在地表現在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勞動中,自然也表現在體育鍛煉方面。一個人身體素質的好壞與遺傳有關,但與后天的營養和體育鍛煉的關系更為密切,通過正確的方法和適當的鍛煉,可以從各個方面提高身體素質水平。
(二)職業身體素質素質概念的提出,職業崗位對身體素質的需求的研究
職業身體素質素質的概念,以職業性、崗位性、實踐性和實用性人才為培養目標的高職院校,面對職業工作環境的日益復雜性、職業的多樣性、生產技術的高智能性和工作的高強度性等狀況,需要培養“準職業人”,他們具有對職業十分重要的身體素質水平。而職業體育素質教育正好滿足這種社會需求。不同的職業對從業者的職業體育素質(靈敏、速度、協調、力量及長時間工作耐力、意志力、抗挫能力、抗疲勞工作能力以及交際能力等方面)有特殊需求,而高職體育教學正好有利于職業體育素質的拓展。在運動生理學上,通常把人體在肌肉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等的基本能力稱為身體素質。
職業崗位對身體素質的需求,比如陳青在《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高職實用性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中指出就業崗位對身體素質的需求: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設置應該結合職業崗位(群)的職業能力要求、職業特點對身體素質的要求科學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評價方法等綜合的安排,起到促進學生提高學生崗位綜合能力的要求。從體育學的視角下,將未來職業崗位進行分成四種類型,手指靈巧類、全身綜合類、流動交往類、站立類,并提出職業崗位對身體素質的需求相應的運動項目。
二、高職學生身體素質現狀
當前高職學生身體素質普遍底下而且呈逐年下降趨勢,主要表現在學生肺活量、速度、力量等體能指標持續下降,而肥胖發生率、眼睛近視率卻逐年上升。很多學生的體型不是呈現出“土豆型”,就是呈現出“豆芽型”等不健康體型。
三、高職體育教學與學生就業
我國高職體育教育要面向學生就業,就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就業素質,努力培養學生今后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為學生順利就業打下基礎。高職院校教育工作應該緊緊圍繞如何緩解學生的就業壓力,增強學生的適應與承受能力。而體育與教育密不可分,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對學生的意志與個性的培養具有特殊的作用。使學生在運動中承受力量、速度、靈敏、耐力等身體考驗。大學教育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具備今后社會發展以及個人生活中的一切挑戰的基本能力,為學生將來潛力的實現和個人的發展奠定基礎。體育作為一門重要的教育學科,在承擔起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以及智力開發、個性發展、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時,更要明確高職體育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目標,充分發揮新時代所賦予的體育功能,以幫助大學生順利就業,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四、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與學生身體素質
動手操作能力是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關鍵。在調查“為了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質, 用人單位認為高職院校在課程方面需要采取哪些方面的改革”時, 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專業崗位:安裝、修理、機械、運行等生產技術類--需要的核心素質:發展肩帶肌、軀干肌和腳掌量、發展平衡能力,一般耐力、下肢靜力性耐力、上肢動作的協調性和準確性、測力、注意力的專注-教學相關內容:各種走、左腳和右腳交換跳躍、啞鈴練習、爬繩、力量練習等。
五、基于高職學生就業需求對體育教學的改革
通過一年級常規選項體育課教學,使學生掌握一至兩項專項運動技能,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通過二年級的半個學年職業實用性體育課教學,使學生了解自己今后所從事的職業特點,掌握職業實用的身體訓練方法,提高職業能力,懂得職業保健的相關知識,提高預防職業病的能力。不同職業項目群實用性體育課程內容設置:機電類職業項目群中長跑,投擲,各種走、跑交替,單、雙桿,滾翻、倒立,實心球,啞鈴,籃球,排球,羽毛球,網球等。
以站立姿勢為主的營銷、商貿、管理、物流、生產加工、工程、機械等站立型職業工作者,由于長時間站立和近距離來回跑動,下肢承受較大靜立支撐和工作負荷。有的人較易患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關節炎等職業病。據此,應選擇端正姿勢、改善形體、增強持久站立能力的教學內容,改善大小肌肉群協調交替用力技巧,學會自行調節和放松各部分肌肉,做到勞逸結合,如:平板支撐、單腿站立、俯平衡、側平衡等練習。
參考文獻:
[1] 劉明星,曾萍.從用人單位的視角分析高職生的職業素質及培養對策[J].職業與教育.2007.
[2] 陶利,張宜龍.從用人單位的需求特點和用人標準看體育大學生的綜合素質[J].南京體育學報.2001.
[3] 仝東峰.從用人單位對體育專業畢業生評價看學生的培養[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0.
[4] 朱焱鑫.高校羽毛球專項學生身體素質訓練分析與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3.4.
[5] 邵洋.高職學生身體素質現狀、成因及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09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