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春玲

[摘要]通過查閱相關文獻,針對目前國內相關的微課建設文獻資料與平臺展開了具體研究。由微課在國內的區域性分布、與傳統課堂教學對比以及平臺建設等方面就其建設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基于此,進一步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優化微課建設的應對策略,最終希望借助于本文的研究工作能夠對微課的推廣與應用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并為廣大的中小學教師提供一些新的教學思路與方法。
[關鍵詞]中小學 微課 建設現狀 平臺 應用開發
[中圖分類號]G4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4-0241-02
近些年以來中小學的微課建設工作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與認可,各種形式的微課競賽與評比活動也日漸增多,出現了一大批學科類型豐富、種類齊全、設計新穎的微課程,并積累出了一定的微課資源,對于促進中小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加強教師的理論素養與專業能力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價值。但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筆者發現,目前我國各地的微課建設情況呈現出了區域性的分布不均情況,微課建設沒有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質量水平參差不齊,應用方式單一化的現象尤為突出,因此展開相關的研究工作意義重大,應當引起人們的重視與思考。據此,下文將就當前中小學微課建設現狀與應用開發展開深入的探析。
一、概述
“微課”是近些年來在國際教育圈流行的一個詞匯,這是一種教學形式,可以應用到絕大多數的課程教學之中,它是由美國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在線服務經理David Pen rose最先創造,采用了建構主義理論,主要的應用方式是通過互聯網實現網上在線學習,以及手機等移動終端的移動學習方式。微課是通過最大化的壓縮課堂上教師的教學內容,主要集中講解重點的教學知識點,在大約十分鐘的時間內講清楚一個問題。微課不僅為學生學習提供了詳盡、精湛的學習資源,同時以其相對短小的視頻長度,通過對于一些零碎時間的利用,提高了時間的利用率,對于教師的日常教學也提供了明確目標的作用。
二、目前中小學微課建設現狀
(一)在國內呈區域性分布
胡鐵先生是將微課引入我國的第一人,自其在2009年引入微課這一課堂教學概念至今已經有7年了。在這7年當中,微課在全國各地得到了快速的普及與推廣,呈現出了燎原發展的態勢,越來越多的教師與學生開始接受甚至大量地采用此種教學方式與資源。
從目前微課在我國的普及推廣情況來看,還未實現對各個地區的全面覆蓋,基本上仍是以我國沿海地區及一些省、市中心地區的推廣應用為主。對此我們就不得不追問為什么在這些城市地區能夠得以快速發展,但是要想在更大范圍進行推廣卻阻力重重。深入探究這一問題不難發現,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當前我國絕大多數地區的中小學教師仍秉持著以考試為核心的這一傳統觀念,所采取的教學方式也依舊是以傳統方式為主。而要想由黑板粉筆教學轉變為多媒體教學,中小學教育的方式與觀念也必須進行積極的轉變,而這一轉變則還需要有一個逐漸普及的過程。
除開教育制度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微課制作同樣也是限制微課大范圍普及推廣的一項重要因素。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我國部分地區的經濟水平顯著提升,微課制作已經沒有了技術上的阻礙。同時部分地區所開展的微課競賽等活動,也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微課的發展,然而這卻并未能夠由本質上改善現實情況。就像是國家在發展經濟的初期也是先集中力量發展沿海地區,進而再通過先富起來的地區來帶動整體發展,換言之對于微課建設來說道理亦是如此,在我國一些重點地區,微課這一教學形式已經逐漸被人們所認可,同時也漸漸地融入到了教師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而其他地區進行推廣還需要一段時期。
(二)對比傳統課堂教學
當前,在中小學中應用微課教學對于傳統的教學活動產生巨大的沖擊,這同時也表明了傳統課堂教學工作正在隨著科技的發展,通過應用一些新的技術手段來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表1為微課程與傳統課堂教學的對比。
通過以上表格的對比,能夠十分明顯地發現,微課盡管作為一類新型教育方式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缺陷與不足,傳統課程教學更加適合中小學學生的課程學習。因而,在目前的許多中小學中教師往往采取傳統課堂為主,微課教學為輔的教學形式。
在一些精彩的公開課教學中,常常是將傳統教學與微課視頻進行有效的融合。教師在針對一項教學抽象、復雜的知識點進行講授知識時,大多都會應用適當的視頻或有關多媒體來進行展示。這從本質上來說便是對傳統板書教學的一種轉變,教師通過應用微課教學能夠促使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微課堂教學平添了幾分活力,同時也可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促進教學效果與質量的有效提升。
(三)微課資源平臺建設
微課資源平臺建設同樣也是實現對微課教學體系進行完善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內容,這也是當前我國發展微課教學的重中之重。盡快建立微課資源平臺主要是基于以下四方面原因的考量。
1.實現微課資源管理的高效化
微課視頻的時間往往較短,知識點內容相對較為單一,重點是針對某一章節或系統知識內容的講解,其中會涵括大量的微課視頻內容。微課資源平臺可以較為詳盡地將微課學習資源進行整合與分類處理,促使雜亂無序的微課信息可以被重新整合成為一項較為完備的知識體系內容,促使不規范的微課教學資源被及時清除,從而也就能夠確保微課教學資源保持較高的整體質量水平,這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微課教學的健康、穩定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微課資源的優勢,對其資源進行高效的管理,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教學的質量,發揮微課在教學中的作用。
2.系統收集微課資源素材信息
在網絡空間當中信息資源十分繁雜,每時每刻都會產生大量的網絡信息內容。那么怎樣才能夠從紛繁亂象的網絡信息當中獲取到所需的微課教學資源?通過建設微課資源平臺便是對這一問題的最好解答,通過微課資源平臺的建設,教師可在完成微課視頻的制作以后,不僅自身能夠在日常課堂教學中使用,同時還可上傳到網絡在線平臺向他人進行分享,從而也便加強了對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同行教師的共同交流也可促進微課制作水平的提升,對于提升微課視頻教學效率也是大有裨益。
3.更便捷地應用微課視頻教學
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時常會遭遇到各類教學難題,而微課教學視頻便是其中一項極為良好的學習參照目標。教師可在微課資源平臺上學習怎樣進行微課視頻的制作、講解,同時還可直接下載并應用到自身的日常教學實踐工作中,給予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帶來極大的便捷性。但是,在選用微課時也需要結合學生實際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微課資料,這樣才能確保教學的效果。
4.更高效地促進微課視頻學習
在一節40min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要想完全掌握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內容,幾乎是不可完成的一項任務。針對學生難以掌握的知識點內容,學生即便在課堂上沒有完全掌握,利用微課資源平臺學生也可在課后進行反復性的學習,并且學習的時間是自由的,學生在課下也可以學習。在不斷的觀察講解視頻與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完全掌握重難點知識自然也就不是什么難事。
三、優化微課建設的應對策略
(一)增強理論深度,注重與實踐相結合
理論是實踐的基礎,而反過來實踐又能夠促進理論的發展,此兩者互為依存相輔相成。在任何一個領域當中要想取得一定的發展必須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還應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對于微課教學而言道理亦是如此,必須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統一結合,這也就需要相關的中小學微課教師能夠不斷加強對微課教學的研究,不應求取研究方式上的新奇化、特殊化,而是應當基于現有基礎之上提高研究的深入內涵,發掘出更多本質性的內容來實現對微課研究成果的豐富與鞏固。同時還要注重微課教學設計工作,利用實踐工作來進行理論研究成果的有效檢驗,切實做好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二)優化技術手段,降低微課制作門檻
要想利用微課教學形式來對知識內容有效的講解,首先必須解決技術性的難點問題,教師應當更加關注于怎樣將課程內容利用微課形式進行有效的組織,從而實現對所學知識內容的最優化傳遞,而并非只是糾結在對于軟件應當如何應用方面,對此便需要對微課的制作程序進行不斷的簡化處理,開發出更多簡單、易用、規范的微課制作軟件,從而促使教師可以輕松掌握微課制作技術。
(三)完善管理體系,使平臺內容有序化
依據所講解微課各知識點間的邏輯性,促使每一節微課程教學內容能夠成為單個互相聯系的知識點,進而構建其同步化的知識網絡體系。要實現對這一工作的完成,最為核心的要求便是課程標題要能夠將所教授的知識點內容明確地體現出來。如《綜合性學習》《太陽的顏色》《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法》等標題過于籠統化,難以讓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核心要點。而通過將混亂的課程內容進行適當的邏輯排序,學生在學習完一個知識點后便可依據知識網絡提示選擇性地進行下一知識點的學習,而并非突兀、跳躍性地進行知識點學習,促使學生的前后學習過程能夠實現統一化、整體化,知識體系的構建才能夠不發生中斷。
(四)加快制度建設,切實提高重視程度
當前在我國的多個地區都開展了形式各樣的微課大賽,采用此種方式對于提升教師的微課制作水平也有十分明顯的促進作用,然而目前絕大多數教師的參賽作品都較為平庸,立意不夠深刻,對微課內涵理解不準確。對此相關的教育部門便應加快制度化的建設工作,加強對微課教學形式的重視程度,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可對廣大的中小學教師采取系統化的培訓工作,就微課設計的理念、策略、模式及方法等內容展開針對性的培訓工作,并且播放一些優秀的微課程視頻,以促使教師的微課制作水平能夠得以快速提升。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經過近幾年來的集中式發展,開展各類微課比賽活動,目前已經累積出了一定的微課資源。然而對于微課的功能定位依然有進一步明確,微課的開發目的與動機也不夠清楚等現實情況依然大量存在。但可以肯定的是微課這一教學形式的出現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在學習中愈發趨向于微型化、碎片化的當今時代,微課的應用價值與潛力十分巨大。但微課建設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化的工程,其中涵括了多個環節的互相聯系,微課建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參考文獻】
[1]王同聚.“微課導學”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以中小學機器人教學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5(02).
[2]劉贛洪,何秋蘭.微課在中小學教學中的適用性研究——以首屆中國微課大賽獲獎作品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4(08).
[3]戴曉華,陳琳.我國中小學微課發展現狀及其優化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09).
[4]胡鐵生.中小學微課建設與應用難點問題透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04).
[5]王永花,馬雪晨.我國中小學微課視頻的分析研究——基于第一屆中國微課大賽獲獎視頻的分析[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5(03).
[6]王玉龍,陳奕如.我國中小學微課開發與應用現狀的內容分析研究——以中國微課網的微課資源為例[J].中國遠程教育(綜合版),2015(04).
[7]鮑廣宇.北京市中小學微課設計、制作與應用的問題和建議——從北京數字學校"微課"征集評選分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5(10).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