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龍芝++張鳳姿
【摘要】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我努力做到“激發興趣、積累素材、進行方法指導”這三點,使學生想寫、有的寫,又會寫,并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逐步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激發興趣 積累素材 方法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105-01
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我感到:小學語文的學習大體可以歸納為“讀好書、寫好字、習好文”這三大塊。其中,“習好文”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而學生呢,一聽到要寫作文就犯愁。針對此現狀,我在教學中主要進行了以下幾方面地探索。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想寫
1.提供寫作展示平臺: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都會將寫的比較好的學生作品在班內當作范文來讀。對于特別好的優秀作文,我還會以電子稿的形式向我們的校報、《沂蒙晚報》等地方投稿。寫作展示平臺的搭建,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熱情。
2.內容貼近學生實際:每次的寫作學生是不是愿意寫,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習作內容是不是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是不是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因此,我在每次的習作教學中都會慎重地選擇習作內容,讓學生有那種“這正是我想說的、我喜歡的”的感覺。這樣,他們就不會感到寫作文是一件可怕的事。
3.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在平時的習作教學過程中,我會經常進行一些片段練習。而每次練習都會遵行著“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進行,這樣就排除了學生對寫作的害怕心理,自然就促進了其對寫作的興趣。學生在每次的小練筆中都能得到一點收獲,就有了一種喜悅感、成功感,因此對寫作文就會越來越積極、越來越主動了。
二、積累素材,讓學生有的寫
1.生活積累: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之不盡。”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校園、投向家庭、投向社會、投向大自然,多觀察、多思考、多動筆,把我們的習作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1)讓學生留心觀察,學會積累。(2)在學校生活中,可以多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3)在課余生活中,鼓勵學生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從勞動中積累真實生動的寫作素材。
2.讀書積累:《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由選擇閱讀材料。(1)廣泛閱讀,開拓視野。我們都知道,凡是語文成績好、寫作能力強的學生,他一定是個愛讀書的學生。因為大量閱讀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可以讓學生在讀中領悟寫作技能。(2)熟讀背誦,內化吸收。在平時的教學中,課本中每篇文章的精彩之處,我都會要求學生進行背誦。我還讓他們建立一個積累本,把平時看到的一些好詞好句、優美的段落記錄下來,在晨讀課上進行熟讀或背誦。
3.練筆積累:我們要求學生進行讀書積累并不僅僅是為了積累,而是想讓學生從書中學到知識,能把書中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為此,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寫日記、寫讀后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形成自己的寫作技能。
三、方法指導,讓學生會寫
1.學會審題:審好題是寫作的前提。有的學生下筆千言卻離題萬里,什么原因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會審題。因此,我們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學會審題。通過審題,要讓他們明確作文的內容范圍、時間范圍、數量范圍等。關鍵還要學會確定作文的“題眼”。“題眼”就是作文題目中的關鍵詞,它是作文要具體體現的內容。例如《一件難忘的事》的題眼就是“難忘”。
2.學會選材:有的作文不夠精彩,不是文章的立意不好,而是學生沒有找到恰當的事情來突出、表現自己的中心思想。因此,學生在作文選材時,應做到以下幾點:(1)選材要真實。只有自己熟悉的、真實的事例才能感動自己,才能寫出真情實感。(2)選材要典型。所選事例不一定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一定要有深度,能準確說明自己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3)選材要新穎。我們寫作文是給別人看的,而每個人又都喜歡新穎、特別的東西,因此像一些老生常談的東西,我們最好就不要寫了,因為別人對這樣的作文不大感興趣。
3.學會開頭結尾: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作文如果能有一個好的開頭就能立馬吸引住別人的眼球,我們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開頭的方法。作文的結尾與開頭一樣,方法也是有的,但是沒有固定的模式。
總之,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學生的寫作將不再是個難題,我們的習作教學也不再會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