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佳娣
【摘要】要想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學生的信息接收能力、搜索以及處理信息能力,使學生更好地認識世界、發展思維能力,全面提升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那閱讀教學的實行刻不容緩。筆者就小學生的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即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小學生閱讀的能力和有效性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策略 閱讀教學 閱讀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088-01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有以下幾個主要目標:一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二是加強學生知識積累,促進思維發展;三是形成一定的語言素養和語言能力。據此,在具體的閱讀教學課堂中,應該通過自主朗讀、讀悟結合的閱讀方式,使得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語文閱讀的訓練效果。
一、堅持以讀為本,加強學生自主閱讀興趣培養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向古人學習吟誦的技巧,即大聲讀、反復讀,在讀的過程中要做到口、耳、心、眼并用,加強閱讀記憶和理解的效果。學生在吟詠的過程中,能夠結合自身體驗來獲得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發揮自己無限的想象,增加個性閱讀的收獲。
(一)充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來看,其選材內容大部分都能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設置學生比較熟悉的或者能激發學生想象的情境,拉近學生與閱讀之間的距離,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消除閱讀隔閡。比如在學習《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一個學生熟悉的情境進行導入,讓學生談談自己見到過的聽診器是怎樣的?看病時醫生拿聽診器來干什么?自然過渡到課文中聽診器的作用的思考上,然后再一步步地進入文本閱讀之中,找到文中描寫得好的段落加以體會,并學習相關的寫作技巧運用到自己的寫作過程中。
(二)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朗讀方法和技巧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示范朗讀的教學作用,通過教師抑揚頓挫的朗讀或者是名家充滿感情的朗讀示范,讓學生沉浸在語言文字的韻律海洋中,感受到閱讀的美妙和神奇。除此以外,示范朗讀的過程中還可以潛移默化地指導學生的朗讀語氣、朗讀節奏甚至是通過朗讀語氣和朗讀節奏傳達出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無形中鍛煉了朗讀技巧,培養了語感。當然,閱讀教學的效果是需要長期積累的,作為教師要有耐心和恒心來期待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在具體的教學中要逐字逐句的進行閱讀講解,讓學生由淺入深的進行閱讀訓練,從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準句讀、最后能流利的讀、自然的讀、帶有感情的讀,使學生一步一個腳印的加強閱讀訓練的效果。比如在蘇教版六年級《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中,讀到:“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這段文章時,要讓學生充分理解,前面的描寫是人物的內心獨白,要采取表達自我內心感受的閱讀方式進行朗讀,而最后一句是第三人稱描述的語氣以及他人對作者的行為動作進行指導的命令口吻,因此朗讀語氣和前面有所不同。之所以要強化學生的訓練是因為一旦采用了錯誤的閱讀方法,學生的閱讀就會變得消極而收獲很少,從而間接影響學生的閱讀量的積累。因此,要想從源頭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首先要傳授正確的閱讀方法,而且提供的閱讀方法盡量多樣化,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通常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都會傳授兩種基本的閱讀方法,即摘抄法和心得體會法。第一種摘抄法,就是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于一些經典段落或優美詞語進行選擇性的摘抄,積累自己的語言素材,定期翻閱,加強記憶,久而久之,語感能上升一大截。第二種方法是心得體會法,即學生在每讀一篇文章之后,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寫出來并與同伴之間進行閱讀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借鑒別人好的閱讀方法,還有反觀自己的閱讀收獲是否獨特,是否深入,受益匪淺。
二、學會在讀中感悟,加強學生自主閱讀體會及感悟提升
閱讀不是千篇一律的閱讀,而是個性化的閱讀,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充分聯系個人的閱讀經驗,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從而獲得個性化的閱讀感受。在閱讀的過程中要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從而獲得自己的啟迪。閱讀中還需要結合文章的體裁特點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比如在蘇教版四年級下冊《古詩兩首》:《江南春》、《春日偶成》的閱讀學習中,因詩歌文體的獨特性,要讓學生注意閱讀中詩歌的韻腳與節奏,體會詩歌情感與韻律的關系。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后總結,七言絕句有什么特點?在詩歌中大量景色的描寫起到了什么作用?兩首詩歌各自表達出什么樣的感情?激發學生的想象,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從而獲得深刻而獨特的閱讀感受。
閱讀教學與知識教學存在較大的差異,因為閱讀是個性化的閱讀,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角色應該是組織者的角色,而不是傳授者的角色,教師不應該對閱讀內容進行過多的繁雜的講解,而是要激發學生的閱讀感受,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領悟和體會。當然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發揮示范閱讀教學的作用,把閱讀的自主性充分的交還給學生。
三、豐富閱讀教學形式,提升閱讀的生動性與形象性
當然在具體的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到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他們的熱情和關注事物的時間維持的較短,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避免單調和乏味,教師要盡可能多樣化的設計閱讀形式,增加學生們之間的閱讀交流,讓學生在靈活多變的學習中掌握知識,獲得能力,感悟樂趣。教師可以進行聲情并茂的的朗讀示范,然后讓學生自己讀、小組合作讀、分角色讀、分性別讀等等閱讀方法相結合,此外,快速瀏覽、快讀、慢讀、品讀、賞讀等各種方法相結合,而且指導學生在閱讀不同的題材的文章時可以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比如在閱讀教學《愛因斯坦和小女孩》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讓學生們采取的閱讀方法就是分組朗讀,然后在小組之間進行閱讀交流,分析閱讀段落,包括段落內容和寫作方法,這樣才能夠邊讀邊學,獲得最大的閱讀收獲。
除了課堂教學以外,課外閱讀也應該成為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課外閱讀的過程當中,最經常使用的閱讀方法就是摘抄法,因為課外閱讀的內容比較多,因此既想廣泛閱讀,又想獲得足夠多的語言文字積累,那么摘抄優美段落就顯得格外必要。我們也可以把課外閱讀適當的引入課堂,每周進行課外閱讀的成果總結和報告,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這樣將課內和課外有機的結合起來,更好地指導學生的閱讀,分享學生的閱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鑒賞和運用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之中要掌握好閱讀教學的教學方法,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要傳授相應的閱讀方法,并靈活多變的根據不同的閱讀材料的特點進行選擇,同時加強閱讀過程中對知識點的掌握、交流和應用,從而全面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
參考文獻:
[1]汪麗華;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11年17期
[2]陸小平;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11年S1期
[3]楊愛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探討[J];成功(教育);2012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