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教育倡導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重心在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而德育則是素質教育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中的重中之重。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初中數學與學生德育關系不大,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其實初中數學也是學生德育的重要載體。文章結合日常教學實踐以及在教學中的方法實驗,闡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的德育教育,以期能與各位同仁共勉。
【關鍵詞】初中數學 德育滲透 教育方法 探究
【課題項目】淄博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規劃課題“德育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與落實的實踐研究”2016ZJG063。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145-01
二十一世紀是人才的世紀。人才推動著科技和社會的飛速發展,但是,人才中也會隱藏著一些“人豺”。雖然他們也有可能懷有高超的技藝和才能,但是他們卻缺乏著高尚的道德素養。這種人不但不利于社會發展,還會影響社會的健康發展。所以說,德育是日常教學中的重點,是素質教育的重點。
初中數學是初中階段的教學重要內容之一,也是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門學科,其在素質教育中德育的培養方面起著不可取代的作用。現代中學生的不良道德情操已經引起了黨、國家和廣大教育者的重視,學生德育教育刻不容緩。作者通過日常數學教學實踐的滲透,收到了不錯的教育效果,現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給大家以啟示。
一、充分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的德育培養
俗話說“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所以,作為師者的我們首先要具有德育為先的教育思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將德育教育放在素質教育的首位,才能在日常教學中踐行素質教育,滲透德育教育。
教師除了要具有德育為先的教育思想外,還要具備良好的道德行為規范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師具備良好的道德行為規范是對學生道德習慣培養產生著耳染目濡的作用,正如我們所說的“身教”。另外,教師的高尚人格魅力也會在日常教學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道德養成。
二、利用數學悠久歷史培養學生的愛國品德
我們的祖國擁有者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承載著人類進步許許多多的文明貢獻,其中四大發明是最杰出的代表。我國在數學應用研究方面自古就有輝煌的成就。比如在數學研究方面則有“圓周率”、“勾股定理”等多項豐碩成果,祖氏公理的發現早于世界其他國家一千多年;祖沖之對圓周率的計算精確度也早于其他國家一千多年;楊輝三角的發現早于其他國家四百多年。
在數學原理的應用方面“趙州橋”是最好的歷史寫照。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石拱橋,它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以及8次地震的考驗都安然無恙、仍然魏然挺立在清水河上。這都是古代勞動人民利用數學原理智慧的結晶,創造了世界建筑奇跡。另外,我國也涌現出了以祖沖之、華羅庚、陳景潤為代表的數學學家。通過這些歷史史料以及歷史人物都可以激發學生的自豪感,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品德教育。
三、利用數學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良好品德的培養
數學是一門理性思維、發散思維的學科,它系統嚴謹、論證嚴格、有理有據,每一步推理都要有充分的依據,始終遵循數學的科學規律。另外,數學還講究“舉一反三”,通過這些訓練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嚴謹、誠實、正直、實事求是和刻苦鉆研的良好品德。
四、諄諄善誘,利用課堂教學適時滲透德育教育
數學課堂是數學教學的“主戰場”,同時也是數學教師滲透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要講究方式方法以及時機,如果教師生搬硬套或者單純地在數學課堂中進行德育教育,不但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還有可能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抵觸心理。例如:我們可以在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訓練時,要求學生要善于創新,實時地給學生提出善于思考、發散思維的要求。在訓練數學題型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總之,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一門高雅的藝術、一門深奧的學問。其影響因素很多,但只要我們廣大初中數學同仁共同努力提高自身素養和人格魅力、在刻苦鉆研數學教學的同時注重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滲透時講究藝術,相信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同時收獲德育教育也不是不可達成,并且效果也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郝永東.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S3).
[2]魏衍軍.深入探究數學德育教育 增強數學德育教學的實效性[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0(1).
[3]葉希瓊.淺論數學德育功能實現的途徑和方法[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9(4).
[4]張鑫.充分挖掘數學教育中的德育功能[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09(3).
作者簡介:
孫曉琳(1985-),女,漢族,山東沂源人,中學二級教師,主要從事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