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摘要】初中音樂欣賞課是中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但在教學中的重視程度卻始終不高,沒有專門的音樂欣賞課,也沒有形成系統完善的音樂欣賞課教學體系。通過構建舒適的音樂欣賞環境、拓寬音樂欣賞范圍、展開分類教學、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引導學生情感的抒發等形式,能夠全面提高音樂欣賞課效率,推進音樂教學發展。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 音樂欣賞課 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173-02
一、前言
初中音樂欣賞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欣賞課能夠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音樂學習興趣,并且能夠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對美的感知力。在當前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重技能輕欣賞、缺乏對音樂欣賞課的規劃是當前音樂欣賞教學面臨的問題所在。本文針對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實踐,進行策略性思考,以期為初中音樂教學的發展做出啟示。
二、構建舒適的音樂欣賞環境
想要推進音樂欣賞課的發展,需要為學生構建良好的音樂欣賞環境。良好的音樂欣賞環境,能夠使學生感受到一種心靈的安靜、舒適,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放松,并且投入其中。良好的音樂欣賞環境,除了單純的安靜之外,還需要一些其它因素的輔助,在視覺方面,借助于多媒體技術,配合欣賞的音樂為學生縈造視覺環境效果,能夠對音樂教學發揮極大的輔助作用,為學生創建可觀、可感、可聽、可互動的音樂欣賞環境。
除了客觀環境外,音樂賞析課還需要教師為學生營建人文環境。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構建和諧、平等的交流環境。使學生的觀點能夠得到表達,感情得到抒發。以學生為本組織教學工作,從學生的變化中感知課堂走向。
三、拓寬音樂欣賞范圍
思考音樂欣賞課的意義,應該跳出音樂課本身,看到其對學生美育的意義,情操的陶冶,因此,教師的教學工作也不能集中于有限的教材中,而是要從更為開闊的視野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的以教材為中心,為學生尋找并拓展欣賞范圍,將一些經典的,但是教材中并未收錄的曲目介紹給學生,逐漸開拓學生視野。
除了音樂種類的豐富之外,教師還要在音樂賞析課中不斷擴寬賞析內容。除了與音樂相關的及基礎的一些元素外,還要增加入一些相關聯的內容的賞析,如與音樂家有關的逸聞趣事、與音樂創作年代相關的背景等,這些內容的增加,不僅使音樂賞析課程變得豐富多彩,更能使學生通過相關的歷史文化、時代背景的接觸,在更大的背景下欣賞音樂,感悟音樂傳遞出來的力量與美。
四、豐富音樂欣賞課組織形式
課堂組織形式的豐富,是調動課堂氣氛,推動教學發展的重要方式。在初中音樂欣賞課中實現形式的多樣化,能夠使課堂本身變得豐富多彩。除了單調的按照章節、課程的賞析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所學主題分類,進行歌曲的串講,每個教學周期抽出一節課的時間帶領學生共同欣賞一個類型的音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互動游戲,實現學生與音樂的互動,如共同打拍子,運用一些樂器發聲等形式,使課堂變得趣味無窮,引人入勝。
新課程改革要求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也可以嘗試將更多的學習空間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如以小組形式搜集資料,并且在班級進行講解,而教師僅對音樂作品的流派、與音樂相關的內容進行講解即可,這樣分開教學,能夠使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其中,實現教學的互動,使學生在參與其中中感受到音樂的樂趣與魅力[1]。
五、對學生情感進行引導
音樂之所以能夠成為一種藝術,除了本身能夠帶給人們韻律美感之外,更多的是通過音樂傳遞出作品表達的一些情感,使聽眾在欣賞音樂作品的時候,能夠與演奏者、與作品產生心靈的共鳴。在初中音樂欣賞課中,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不是學進去,而是投入的欣賞進去。這對于初中階段學生也是一種挑戰,因為初中階段學生本身年齡閱歷尚淺,且缺乏定性,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帶領學生走入音樂[2]。
在音樂欣賞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技術進行情境及氛圍的渲染,使學生在主觀上進入到音樂所描述的狀態;除此之外,教師可以用語言進行引導及描述,借助于富于感情的、優美的語言引導學生的感情,使學生投入其中。在欣賞一些音樂作品之前,教師可以先對學生講解與音樂作品有關的故事,使學生在感情中已經進入到一定的狀態。如在欣賞《二泉映月》之前,可以為學生講述阿炳的一些故事等,調動學生的情感,這樣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就會自覺帶入音樂中描述的情境。
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賞析,也是藝術賞析的一種,在歸類上可以歸納到美育的范圍,因此,展開音樂欣賞課,從根本上要逐漸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加之現代社會中,存在著良莠不齊的流行音樂作品,加之網絡平臺的傳播,即使通過課堂教學的引導,學生的審美難免不會在生活的實踐下跑偏。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解決這些問題,增強學生音樂欣賞力的根本途徑[3]。
在日常音樂欣賞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嘗試音樂作品與流行音樂之間的聯系。也就是說,在帶領學生欣賞一種類型的音樂或者某一首音樂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尋找與該作品相關的流行音樂作品,學生可以從主題、表達的情感情境、音樂形式等諸多方面進行尋找。而教師在課堂中,既對學生尋找到的點進行核實講解,又對學生選擇的音樂作品進行篩選,淘汰一些不良的作品。在學生自主探究中審美能力得到加強。教師還可以推薦給學生一些音樂家自傳等進行文學的補充。
七、結論
初中階段音樂欣賞課是培養學生興趣,陶冶學生情操的重要載體,其意義遠大于對學生進行機械的音樂技巧教學。傳統教學中教師忽視音樂賞析課,實際上,只有逐漸提高賞析課所占比重,用心組織制定課堂教學,就能實現賞析課程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呂欣.培養學生處理音樂的能力[J].藝術教育,2006,12(2):89-90.
[2]影視聲音藝術[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165.
[3]張揚.淺談高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與實踐[J].中學時代,2014,17(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