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計電算化是一種專業性、操作性相對較強的學科,能力的培養是院校較為關注的重點。要想培養能力,必須加大實踐教學力度,使學生全面、細致的了解方法、過程,從而突出教學特點。但在實際的能力培養中,普遍存在脫離理論教學的現象,導致學生無法充分掌握操作過程,降低教學效果。故而,需探究一種和教學內容相符合的實踐教學體系。下面,本文將從以下幾點闡述。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 實踐教學體系 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233-02
1.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問題
①實踐教學內容不符合需求。教學培養的目標和內容關系密切,若教學過程中未明確目標,將導致內容過于單一,無法滿足現代化社會對會計電算化人員的要求;②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相對傳統的教學中,學生相應能力的培養都是在機房根據教師知識的講述中實現的,通常借助教師實踐演示、學生聽講、實踐上機操作等程序進行,這種相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嚴重影響著學生能力的培養;③實踐教學方式陳舊。會計電算化知識的傳授中,最為常用的方式為演示法、講授法等,雖然這些教學方式能培養學生相應能力,但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④教師團隊缺乏實踐經驗。教師團隊的教學水平是決定該課程教學效果的關鍵。但從現如今的會計電算化知識的講解上來看,無論是教師團隊對該知識的了解,還是實踐的操作經驗等,都嚴重匱乏,造成無法培養出復合型人才。
2.改革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的措施
①合理安排教學實踐內容。會計電算化是一種復雜、繁瑣的學科,涉及領域相對較多,一旦任一環節操作不當,將造成嚴重影響。針對這種情況,需合理、科學的安排教學內容,以在保證教學內容符合要求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②調整培養目標。會計電算化課程將就業為培養目標,教學重點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簡單來講,就是將會計軟件的操作能力作為基礎,將維護、管理能力作為主導,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針對性的培養措施,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③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借助崗前培訓的方式提高教師的會計電算化操作能力,促使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相應產品的維護、研發中?;蛲ㄟ^和會計軟件公司的合作,相應培訓活動的開展、認證考試的參加等,培養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
3.會計電算化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3.1 課程的分項實訓
所謂的課程分項實訓主要借助上機實踐操作、多媒體演示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并適當融合比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等方法。筆者經由多年教學得知,設錯教學法的應用可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該教學方法是向學生提供事先設錯的資料,讓學生自行找尋錯誤,幫助其在日常的知識學習中培養自主思考能力。
3.2 角色扮演
通過對課程內容的分項實訓,學生可充分掌握相應知識的操作技巧,且通過學生對某一角色的扮演,可使其和其他同學共同完成會計工作,具體操作:將5-6人分成一組,為其安排總賬會計、主管、出納等角色,為學生配備電腦,叮囑其按照相應需求執行自身角色職能,借助小組的形式完成會計實務案例。角色扮演的實施可在提高學生學習會計電算化課程興趣的同時,加深學生對該知識的記憶力。
3.3 設計案例
所謂的設計案例是在上述基礎上進行的,讓學生分組設計案例資料,以業務資料、初始化資料等內容為主,并通過對上機操作的完善,提交學生所設計資料的相應數據。另外,設計案例的設施,可幫助學生更好了解會計電算化數據關系,培養學生對相應知識的應用能力,提高團隊協作能力,為日后的上崗工作提供幫助。
3.4 課程論文
該階段主要要求學生借助課余時間撰寫和課程相符合的論文,并將打印稿上交教師。通過上述環節的實施,學生可清晰、直觀的了解會計電算化實踐操作技巧,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促使其充分掌握會計電算化課程的規范化操作方式,為日后畢業論文的撰寫提供幫助。
4.小結
綜上,在社會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下,社會對先進技術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會計電算化作為一種領域廣泛、復雜的學科,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是教學重點,教學中重視實踐教學,對于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技能水平意義重大。本文通過對會計電算化課程分析得知,內容不合理、教學體系不完善等是常見問題,嚴重影響著課程知識的講解。故而,需建立相對完善、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大教學模式、體系的改革、創新力度,進而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呂黃士嘉.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3,(17):142-143.
[2]葛新旗.項目教學模式下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職業教育(下旬),2013,(4):64-66.
作者簡介:
常虹(1974-),女,陜西延安人,助理講師,主要研究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