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網絡信息技術逐漸影響著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聯網+”的概念也被逐漸提出并發展。長期以來,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都注重對學生旅游專業素養的培養,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學生憑借單純的服務能力以及基礎知識已經不能符合旅游專業的人才需求了,高職院校需要及時的調整人才培養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 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 人才培養 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254-01
“互聯網+”帶來的影響已經在旅游行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是更為便捷的信息傳播,更為快速的更新,因此,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也要相應的進行轉變。市場需求變化、行業信息更新快,只有及時做出調整,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
一、“互聯網+”背景下旅游行業發展的轉變
信息的快速發展,意味著信息傳遞速度加快,加之現代人的旅游意識的增強,對此關注程度的提高,人們可以輕松的從網絡獲得想要的旅游景點的信息。信息透明化使旅游行業的多數信息都暴露在人們眼前,使人們在旅游之前能夠對旅游景點產生期待,對于旅游單位提供的旅游信息能夠做出準確的判斷,相關行業只有提供最為實惠的服務方案,并且及時更新自身信息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旅游專業的人才也需要具有這方面的判斷能力。
在“互聯網+”背景下,人們的旅游意識也發生了轉變,對于個性化的旅游需求要求日益增多。這也就意味著,旅游行業在制定旅游線路的時候,需要根據顧客的需要進行訂制,而不再是以往的經典線路可以長期的使用,這樣的變化,對于每一位導游行業的工作者的綜合實力的要求都有所提高。旅游行業的從業者,需要具備信息的處理判斷、路線的設計、服務意識、帶隊旅游等的實踐等多方面的能力。
另外,在數據方面、理論方面等,國外的理論數據更新快,而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遠不及重工業產業,單就旅游管理方面,信息更新也較為緩慢。在這樣的情況下,不難發現,高校旅游管理方面的教材內容、教學形式等都需要及時的更新,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策略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我國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等也要發生相應的轉變。傳統教學中,我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更側重于學生基礎知識、服務意識等的教育,在信息更新快的“互聯網+”時代,這些技能已經遠不能滿足旅游行業發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專業基礎、實踐能力等三個方面的教育,培養具有更高素質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才能推動旅游專業的全面發展。
(一)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互聯網+”時代,信息更新快,從業人員也需要及時更新自身的信息,才能適應行業發展要求,這就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在從業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的包括及時更新自身的專業技能,也就包括能夠及時掌握到國內外先進的旅游管理經驗以及理論知識。其次,是要有處理、分析信息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要快速獲得旅游行業的最新動態,并且掌握一些分析的技能。例如,在以往學習過程中,學生只需要具備服務意識,掌握一定的旅游理念,就可以輕松從業,但在新時期,學生的綜合素質被更多的要求,如外語能力、管理能力以及數據分析處理能力、旅游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等內容,這些都是需要不斷更新的。
(二)學生基礎知識的培養
在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對專業課程的重視仍然是教學的基礎。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基礎知識也相應的發生了轉變,這種轉變更多的是一種擴充,也就是說,原本的基礎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工作需求了,這也就與高職院校教學原則相違背了。
在互聯網時代,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僅僅包括導游專業的所需知識,還需要包括相應的管理知識,因為學生在進入社會工作后,旅游管理是一門管理型綜合知識;外語知識,一定的外語基礎,已經成為旅游管理專業發展的必須;語言及文學知識,作為旅游專業的人才,要充分了解每個旅游景點的文化背景與內涵,并且需要與大量的人員進行交流,適當的文化與語言知識,能夠幫助人員更快速的進入角色,是旅游管理的必須。
(三)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與社會發展需要相背離,是職業教育各專業面臨的普遍問題,而造成這種問題的因素主要是學生的實踐能力的缺乏。在“互聯網+”背景下,消費者會對旅游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應變能力、處理各種突發狀況的能力都是學生需要具備的,而這些能力單純通過課堂教師的講解,以及自主的獲取信息都是不夠完善的,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踐環節,才能獲得。
作者簡介:
尹艷雯(1987-),女,江蘇南京人,助理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