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莉
【摘 要】 作為社會經濟的重要內容,勞動經濟不僅關系著城鎮經濟的發展情況,而且對于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也具有重要影響。為了進一步促進勞動經濟的發展,文章通過對當前形勢下勞動經濟發展有關影響進行探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促進勞動經濟的發展的應對策略,以期為提高我國整體經濟水平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 勞動經濟 新形勢 應對策略
1.勞動經濟管理概述
1.1 勞動經濟管理學。勞動經濟管理學,其作為經濟學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日益成為不可或缺的核心內容,其主要通過對由勞動所引發的經濟效益進行調查,并對其中所產生的社會經濟問題進行分析,在勞動經濟管理學中,如何通過最少的勞動來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是其所研究的主要內容。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勞動經濟管理學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其也逐漸成為我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主要關注的問題,并為企業提供了先進的理論支持。
1.2 勞動經濟管理的重要性。二十一世紀以來,人才逐漸成為企業發展中的核心競爭元素,同時也是促進我國全面發展的主要途徑之一。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為我國國有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使其不得不通過改革的途徑來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勞動經濟管理概念的提出,為我國國有企業的發展提供了現代化的理論基礎,其不僅可以避免企業內部人才流失的現象,同時也將實現人才效益最大化的發揮,有效提升國有企業的國際產業競爭力,使其可以為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提升做出積極的貢獻。由此可見,勞動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已經日益成為實現國有企業未來穩定發展的必然途徑。
2.新形勢對勞動經濟的影響
2.1 市場對勞動經濟影響增大
在新形勢的條件背景下,市場環境的變化對于勞動經濟的影響日益增大,因此,需要對國家政策與市場的關系進行良好的協調。伴隨著相關政策的逐步落實,市場對于生產資源的分配作用越來越明顯,而勞動力作為主要的生產條件之一,受到市場形勢變化的影響也日益增大,因此,這需要相關管理部門對市場的發展規律進行一定的研究,協調好市場與勞動經濟的關系。由于勞動經濟涉及的領域較為廣泛,且各大領域之間的差異性大,因此,對于就業問題、失業問題以及工資分配等問題都需要協調好國家政策與市場環境變化的關系,維護好勞動人民的切實利益,同時,通過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加強對于勞動經濟市場的監管力度。
2.2 就業的結構性問題日益嚴峻
就業的結構性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勞動市場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在未來的勞動經濟發展中,我國的就業結構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相關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兩大方面,第一,大部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困難問題,這主要是學校的專業教育結構與社會的需求不符導致的,市場缺乏需要的人力資源,而眾多畢業生卻又面臨待業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就業結構的不完善;第二,部分新型企業與微型企業的發展,這在一程度上改變了企業的結構,所以,就業結構也隨之發生改變,人們面臨的失業與轉業問題日益嚴峻??偠灾诒举|上看來,就業結構問題主要表現為人力資源需求與供應的不協調上,因此,改善我國的就業結構對于勞動經濟的發展而言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三)對社會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勢的條件背景下,我國人口年齡分布與城鎮結構的變化對勞動經濟的發展提出了更嚴峻的挑戰,目前,我國政府的相關部門十分重視對于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并且盡力做好與國家政治、群眾等方面關系的協調,促進社保改革的高效推進,尤其對于群眾利益的調整應該與改革力度相協調,實現改革的統一,維護群眾的基本利益。當制度改革與群眾利益之間的關系產生矛盾的時候,應該抱有長遠的目光,根據當下的實際情況實現勞動經濟的發展,維護勞動人民的利益。伴隨著新形勢的發展,小型企業的營業能力大大下降,技術水平不高的勞動力失業率提升,因此,這對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提出了更嚴峻的挑戰,只有完善社會保證制度,才能更好地實現勞動經濟的提升。
3.勞動經濟新形勢的應對策略
于深化改革、依法治國的關鍵階段。勞動經濟領域在迎接歷史性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針對勞動經濟新形勢下對我國勞動經濟產生的影響,相關部門必須給予足夠重視,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提出完善的應對措施,進而能夠確保在勞動經濟新形勢下,我國社會經濟實現健康發展,這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來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1 構建和諧的市場關系
構建和諧的市場關系能夠進一步實現高質量、高水平的就業,提升就業人員的數量與質量,并且提升勞動經濟分配的合理性,同時增大勞動人員的經濟收入,實現良好的社會保障。另外,還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保證就業人員的質量與水平,從而進一步提升勞動力市場的穩定性,建立良好的市場關系,實現勞動力經濟的高速提升。勞動力市場的需求與供應關系會在很大程度影響勞動經濟結構的變化與發展,因此,必須加快對于勞動市場關系的構建與協調。除此之外,在新形勢的條件背景下,應該建立適應當下發展的制度與體系,保證市場的建立與管理能夠做到有據可循,尤其是工人權益保障、最低工資標準等相關制度,加強社會保障的力度,維護勞動人民的基本權益,以保證市場關系的和諧。
3.2 實行就業優先政策
在勞動經濟的調節中,需要保證勞動經濟的穩定增長,并保證其波動需要維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范圍內。相關部門與研究人員可以通過對就業數據與市場經濟發展情況的分析,評價就業優先政策的落實情況。而對于就業政策的落實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改善我國的就業結構,增大就業人群數量,提升就業人員的質量,通過相關調查發現,改善就業結構是近些年來提升就業質量的重要手段,企業與高校通過相關的技術培訓,可以提升就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幫助勞動人員在各大行業都能實現成功就業,促進勞動經濟的發展;第二,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的管理,通過相關政策鼓勵畢業生的自主創業,大力促進就業結構的完善,解決畢業生的就業困難問題;第三,增大對于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障力度,降低就業人員的失業率,維護勞動人民的基本權益,為勞動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我國必須加大對就業優先政策的實施力度,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我國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障力度,激發就業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尤其是加大對畢業大學生創業政策的支持力度,從而有效應對勞動經濟新形勢帶來的挑戰。
3.3 促進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
對于社會保障制度的落實應該保證其合理性與全面性,實現權益與義務的協調,增強勞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保證其公平性。社保的建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應該加快對于勞動經濟的轉型,保護廣大的勞動群體,通過相關的福利與待遇激勵,以保證相關勞動群體的權益;第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對于勞動經濟的發展應該與社會發展情況相結合,提高對社保制度的整體統籌,實現城鄉同步的社保制度;第三,提升社保的持續性,尤其針對我國大量的老年人等應該給予一定的保障,以在老齡化的新形勢下保證社會的穩定與勞動經濟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加大對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力度,是我國在勞動經濟新形勢下的一個重要應對措施,這也是確保我國勞動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保證其公平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4.結論
綜上所述,針對新形勢對勞動經濟的發展進行一定的討論具有不可忽視的必要性,因此,本文主要根據勞動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與具體問題進行一定的分析,對新形勢對勞動經濟的影響進行了簡答的介紹,其中包括市場對勞動經濟影響增大、就業的結構性問題日益嚴峻以及對社會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等三大重要影響,并對相關的策略進行分析,例如構建和諧的市場關系、實行就業優先政策以及促進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等應對措施,希望能為我國勞動經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張世民.淺談對勞動經濟效益的分析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08(04).
[2] 李娟.淺談當前形勢下勞動經濟的成長與發展[J].企業技術開發,2015,10(27).
身份證號:4109281965091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