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提高高職計算機類專業可持續性發展,采用產教融合培養模式帶動教育體制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是當務之急。本文主要是從本校角度研究如何使我院計算機類專業將產教融合理論、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探索實踐制定到人才培養模式中,利用我校先進的實訓室,豐富的信息資源,依托校企合作的環境來支持學生邊工作、邊學習,開拓學生的學習思維和視野,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職業能力。
關鍵詞:計算機 產教融合 培養模式
一、引言
DT(Data technology,數據處理技術)時代,它是以服務大眾、激發生產力為主的技術,挖掘海量數據的價值,讓數據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引擎。馬云提到DT時代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是體驗,即服務。互聯網公司要發展,要創新,需要搭建一個良好的互聯網生態環境,需要培養一大批人才,使中國10-30年以后,中國DT時代人才聚集,高等教育計算機專業的發展和創新也非常關鍵,特別是高職計算機類專業,將是社會需求的集中營。
教育部提出要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立交橋”;開展地方高校技能型人才培養試點;大力推進培養模式改革。湖北省教育廳近年來教育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是,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機制是重中之重。省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的有高職院校,如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先后被騰訊、網易、搜狐等全國知名網絡媒體評為“十大品牌民辦學校”,得益于該校“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現代“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雙主體”育人模式。
從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到各高校都在尋求如何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產教融合培養模式研究尤為重要,職業學校根據所設專業,積極開辦專業產業,把產業與教學密切結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把學校辦成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服務為一體的產業性經營實體,形成學校與企業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是具有職業教育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是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的必然要求,更是職業教育教學層面堅持產教融合的具體體現。
二、DT時代社會人才需求
DT時代來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購物消費、網絡安全、商業模式等各行各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阿里云現已有50多個行業解決方案,包括游戲、多媒體、政府、醫療、物聯網和金融等八大領域,開放阿里云生態,讓第三方云計算服務能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購物消費模式由原來的實體店購買很多已轉型為網上購物,衍生出了F2C(Factory to customer)商業模式。F2C,即從廠商直接到消費者個人的電子商務模式,是一種先進的商業模式,消費者直接通過互聯網、物流和在線支付等直接向生產商購買產品,流通路徑最短,產品最低價,質量服務有保證。F2C模式迎合了新時代的需求,全球3000余品牌廠家支持物聯網購物,如珠寶手表、3C數碼、服飾鞋帽、運動健康等很多品種,滿足了廣大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同時提供各大熱門商品優惠信息,保證消費者及時享受各種優惠活動,還提供專業的產品測評信息,讓每個購物者都成為F2C模式的受益者,使消費者通過網絡購物也能享受到高品質的購物體驗和生活質量。
網絡安全是通過各種技術和管理措施,保障網絡系統正常運行,確保網絡數據庫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使網絡系統的軟、硬件及其系統數據庫受到保護。DT時代的網絡安全需要考慮如何使用互聯網技術、理念、思想去開拓傳統業務領域之外的虛擬市場,用數據去產生價值,將虛擬經濟引入安防產業。比如智慧交通,交通部門在通過攝像機掌握的大量交通數據,提醒車主躲避擁堵;通過攝像機讀取車前后的車牌轉化為結構化字符,再通過后臺的管理平臺查找監控區域內是否同一時間不同地點出現同一車牌,最后根據其他輔助信息判斷哪一輛是套牌車;還可通過攝像機采集違規車輛照片,完成罰款和規范交通等作用。
DT時代的商業模式是以基礎產品應用和基礎技術為主,通過智能應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應用為渠道,在視頻數據結構化的框架下持續進行。如智慧商超,在商場內的攝像機、門禁、傳感器、磁碼識別等基礎產品,采用抓拍、讀取、感應等技術實現數據的收集、整理、歸納、分析和讀取,再利用深層次的人臉識別與熱成像技術為用戶提供人數、年齡、性別、熱點區域、熱銷商品、轉化率等數據報表,滿足大型連鎖商鋪在安防管理、可視化管理和智能化管理等商業需求,提高連鎖店鋪的管理和服務水平,幫助商家提升經營效益。
DT時代的各行各業隨著云計算和大數據庫平臺的發展,需要大量的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VR等各種人才。
三、D T時代高職計算機類專業產教融合培養模式研究
在數據大爆發時代的今天,高職計算機類專業要與時代同時,需開設的新專業或方向如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VR等,再進行人才調研,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題體系之初,就需要尋求與企業的合作,到企業調研,召開專家訪談會,具體建設從實訓室建設,師資培養,實踐教學研究等各方面,都離不開與企業的合作。同時,企業需要發展,也離不開對人才的需求,所以現在的企業也愿意與高校合作。
1.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完善計算機類專業產教融合培養模式。我校計算機類專業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遵循教育規律,運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進一步完善教學做一體化、課程項目部一體化、工學結合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養。學校積極尋求與相關專業教學、技術服務、生產和科研協作有幫助的企業,積極共建,開辦新的專業或專業方向,將產業與教學緊密結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企業方要積極配合學校的調研,參加實訓室建設并給予專業技術支持。
2.從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出發,以服務服務武漢“1+8”城市圈、光谷軟件園和光谷金融港為出發點。學校引入愿意加盟校企合作的企業。利用現有本校國家級實訓基地,進行軟硬件開發,在開發過程中引入教學內容,進行課程建設,校企共同制定產教融合的實施性教學計劃,讓教師學到技術,讓學生加入開發,讓產品產生效益,打造具有特色的核心競爭力。今年11月我校承辦了2016年漢臺養老專業產教融合暨云端醫療高端論壇,政府部門領導、高校教師、養老機構、醫療公司專家和社區教育學院代表參加并交流經驗,共同探索健康養老服務新模式,打造新型健康養老智能化平臺,推動職業教育與養老產業深化合作,推進兩岸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和合作平臺,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采用企業式管理理念,培養學生在開發過程中主動實踐和主動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持之以恒和團隊協作的精神,使學生的職業素養得到全面提升。
4.校方要進一步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課程體系,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分析原因,找出對策,提高教學質量。要求教學與生產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突出做中學,做中教;著眼于增強專業育人模式,倡導基于工作過程、任務引導式教學;強調實踐教學的實效性,除了課時的保障,還有任務完成率統計;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加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互動的支持和保障力度;以產教融合作為教育教學育人體制機制的理念,實現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為目標,突出產教融合體制建設,推進校企合作,對DT時代計算機專業產教融合育人體制進行設計和部署。
5.企業可以幫忙解決部分學生定崗實習和就業問題。企業需要發展就需要不斷發展壯大,企業可以從合作院校中招收錄取實習生,解決學生定崗實習問題,如果學生實習結束后,滿足企業用人需求,即可正式錄用,緩解企業用工荒、招不到人等難題。
四、總結
DT時代高職計算機類專業產教融合培養模式研究具有非常實際的研究價值,根據服務區域經濟的政策指引將DT時代企業需求和人才培養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創新力,為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創造有利條件,支持學生邊工作、邊學習,開拓學生的思維和事業,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和敬業的職業精神;同時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業務水平;依托促進地方經濟繁榮發展;促進高職教育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邢暉,民辦高校產教融合現狀調查與分析,教育與職業,2016年1月
[2] 余恒芳,工程教育模式下的計信專業核心領域課程體系構建的研究與實踐,軟件,2014年第35期
[3] 盛魁,高職計算機類專業實訓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