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添丁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與發展,新型的教育模式不斷的出現,注重學生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及邏輯性思維能力成為學校發展的方向和目標,而且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學習,更能對學生起到促進與開發的作用,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熱情,為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中數學;激發興趣;主體地位;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073-01
高中階段是數學知識的深入階段,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許多的學生都會覺得數學知識十分的枯燥、單調而且難學,尤其是對于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學習,在心理上出現了抵觸情緒,因此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高中生們的需求,要想改變當下的現狀,作為高中數學老師必須要從實際出發,進行不斷的挖掘與深入,找出一種適合高中生發展的教學實踐方法,以滿足新課改的需要,滿足教育體制發展的需要。
一、強調學習重要性,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
大家都知道,數學教學在整個的高中階段都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因為初中數學知識向高中知識過渡的過程中出現了大的跨越,尤其是到了等差數列學習時,與初中知識完全脫節,使許多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不錯的學生,也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而逐漸出現掉隊的現象,學生學習的壓力越來越大,并且找不到學習的出路。針對這樣的情況,作為高中數學老師,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要幫助學生提高認識。首先,讓他們對高中數學知識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了解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強化學習內生動力,激發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強化輔導教學,引導學生找到學習方法和策略,從各種實踐中去總結經驗與教訓,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成功的感覺,重新點燃斗志,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走出數學學習的陰影。其次,教師要用實踐中的一些真實的例子給學生進行講解與引導,讓他們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變成形象而具體的現實問題來進行解決,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數學知識的樂趣,而且還有利于培養高中生對等差數列規律的研究,讓他們的視野更開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更濃厚。最后,老師還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來進行課堂教學,這會讓時代的氣息融入到學生們的心中,讓他們愿意去探究和分析,比如說,可以用一些等差數列的問題來進行各種生活實例的探討,并用多媒體視頻的方式進行展示,讓學生在學習與討論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從而信心百倍的投入到對數學知識的鉆研與學習中,為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其成為學習的主人翁
我國的教育體制已經進行了多次的改革與創新,但課堂教學中以老師為主體的模式卻沒有得到徹底的改變,尤其是數學教學,老師總覺得要給學生多講解,才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和吸引。這種傳統的教學理念,不但沒有讓學生的數學成績提高,反而讓學生對數學學習變得更加的消極,甚至對數學產生厭煩感,對教師的數學教學產生抵觸對抗情況。可以說,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學生的需要,需要從根本上進行轉變。現在的高中生,獨立性比較強,思維非常開闊,他們不喜歡在管制與束縛下學習,他們更需要的是一個能及時給他們指點的學長式、朋友型的老師。作為高中數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把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給他們預留充足的空間與時間思考,提高學生思維分析能力,提高數學教學成效。比如說,教學如下等差數列問題:
47、52、57、62、()
18、15.5、13、10.5、8、5.5、()
1681、1757、1833、1909、1985、()
通常情況下,老師都會把這個問題拿到課堂上直接給學生進行講解,這樣即使有些學生會做或者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也得不到發揮,如果老師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先去討論和思考,進行數列之間的觀察與分析,然后再找出其中的規律,如果碰到難題,老師可以進行適時的點撥,這樣不僅可以讓他們學會解題,而且還能讓他們找到解題的思路,還助于進一步培養高中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讓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和提升,而且由自己實踐得出的成果才是最難忘的,因為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有他們的付出,付出后的收獲才更令人欣喜。
三、深入了解學生差異性,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作為高中數學教師,一定要對每個學生進行深入的了解,掌握全體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了解每個學生的不同之處。到了高中階段,每個孩子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他們所掌握的知識程度不同,所用的學習方法也不一樣,每個學生的心態也各不相同,他們對于數學教學的喜好各異。對于這樣的現象,高中數學老師一定要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與方法,及時了解學生學習中的各種動態,因人而異進行調整與指導,讓優等生學習更加突出,讓后進生通過努力學習也能有所提高,甚至迎頭趕上。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推動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才能讓高中數學教學取得真正的實效,這種突出重點,把握全局的教學理念雖然非常好,但要真正的落實下去卻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老師在實踐教學中進行不斷的探索,找出學生們的共同點和差異性,然后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正確的引導,這樣才能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比如,在等差數列的學習中,一些學生會對于這個新概念產生抵觸感,這時老師一定要用學生們所熟悉的知識來進行實踐,可以讓學生用解方程的思維去對等差數列的公式進行思考,因為方程畢竟對于高中生來說較容易掌握和理解,由淺入深的讓學生進行消化和吸收,促進教學實踐方法在等差數列學習中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鄒明華;;等差數列教學的實踐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3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