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明
【摘要】在小學教學中,數學不僅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門科目,更是一種開發兒童智力的有效手段。新課改雖然解決了教學中的一些問題,但是一些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因此實行改革以解決這些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作者在小學教學過程中通過轉換教學思路,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進行探討,找到了一些方法以便改進課堂質量。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數學 教學思路 課堂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1-0171-02
新課改以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創造性為目標,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積極主動學習,它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和老師之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能提高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和相互學習的能力,從而對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顯著促進作用。
一、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要求
(一)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在新課改進行的同時,小學數學教育對學生的創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造力以數學學習為基礎,通過對其他知識的積累,將其中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從而提高創造力。由于學生在智力、性格以及認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必然會導致其對不同結構認識的差異,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教師要積極主動的去發現并了解學生的創新能力,并在此基礎上給予學生一定的尊重、認同和理解。
(二)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數學問題會經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商場買東西時經常會遇到促銷打折、計算金錢等情況,而這些活動都與數學密切相關。由于數學在我們實際生活中隨處可見,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將數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避免脫離實際。
(三)教書育人的綜合教學
課堂質量不僅需要老師進行提高,更需要一批具有高素質的學生去配合實現。這里所說的高素質不僅包括高水平的科學文化素質,還包括較高的道德素質。在當今社會,僅僅具有較高的知識和較強的專業技能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我們科學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兩手都要抓,將傳授知識與教育學生成長結合起來,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這也是新課改的必然要求。
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課堂質量的方法
(一)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選聘一些綜合素質較高、專業知識能力較強的年輕教師來加入師資隊伍,為師資隊伍注入新的活力。同時定期舉辦一些專項培訓活動,以便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多與其他學校開展一些合作交流活動,在合作交流過程中學到一些新的教學模式,領悟先進的教學思想,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近年來,學校由于資金等問題,新引進的教師面臨著綜合素質較低、“老齡化”嚴重以及專業知識水平不高等一系列問題,這嚴重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學習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法、探究學習法等,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眾所周知,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其多數理論知識不僅來源于日常生活,更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延續和發展,因此將數學課堂教學與日常生活相聯系就顯得尤為重要。以十進制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常指導學生通過手指來進行計算,這相較于枯燥乏味的抽象知識更容易讓人理解和掌握;在有關圓的面積計算時,可以讓學生觀察家里的圓形物體,例如盤子、鐘表等,然后計算其面積。
(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
新課改的教材與傳統教材有所不同,這就導致了教學理念的差異。教師必須在了解相關教學背景的前提下,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工具來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習興趣。
(四)明確新課改的目的和要求
小學教育是學生學期的起點,也是學習中比較重要的階段。教師要以新課改為基礎,通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引導他們主動進行學習。在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上,實現四個轉變:由應試教育向綜合素質培養轉變;由文化教育向能力教育轉變;由“封閉式”教育向“開放式”教育轉變;由“填鴨式”教育向引導式教育轉變。
三、結語
小學數學教育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在教師的幫助下,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是新課改的必然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以新課改的要求為教學核心,“以人為本”為教學指導思想,不斷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幫助學生完成基礎理論學習的前提下,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金玲;淺談如何構建小學數學的高效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2年14期
[2]孫海燕;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之我見[J];學周刊;2012年24期
[3]黃秀卷;打造高效課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新課程(下);201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