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嬌
【摘要】小學科學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有利于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筆者將從調查各科資源,發現整合基點和巧用課程資源,整合各科教學入手,分析小學科學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基點,闡述整合策略。
【關鍵詞】小學科學 課程資源 整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130-02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要重視不同課程領域對學生發展的獨特價值,淡化學科界限,強調學科間的聯系與整合。實施課程整合,有利于優化課程,加強學科課程之間的聯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過重的課程負擔,促使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小學科學的教學內容包羅萬象,與語文、數學、藝術類等學科存在著許多交叉,很多知識點都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因此,小學科學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顯得非常必要,也非常可行,不僅有利于教師充分利用各學科課程資源進行更有效地教學,也有利于學生建構各學科知識間的聯系,將各科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那么小學科學如何和其他學科進行有效整合呢?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教學案例從兩方面進行闡述。
一、調查各科資源,發現整合基點
想要達到各學科之間的整合,必須先找到可以整合的內容和整合的基點。筆者翻閱了語文、數學、藝術類學科的教學內容,查找了各部分的教學目標,發現了小學科學與各學科的課程資源存在著緊密聯系,筆者對部分內容進行了整理。
二、巧用課程資源,整合各科教學
如何巧用課程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促進整合。
1.學科教師的融合
教育部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中提出,希望通過全科教師把語數英科音美各學科科目融合在一起教學,實現小學課程的科學整合。因為全科教師能較好整合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發展。但是目前小學教師學科分明,大家對于本學科的專業知識都具有良好的基礎,而對其他學科卻沒有關注,甚至對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完全不熟悉,對它們的教學方法也一無所知。如果要進行相關知識點的教學整合時,就不能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學習基礎,導致拔高或看低學生,影響學習效率。因此,在目前沒能實現全科教學的情況下,實現小學科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整合,就必須做好學科教師之間的相互融合。
2.課程目標的整合
課程目標是課堂的起點和終點,是指導課堂教學的風向標。要進行學科間的整合,最首要的,也是最必要的工作,就是要進行課程目標的整合。
學科間目標的整合要求將各科相同目標進行歸并,相似的目標進行重組,不同的目標進行羅列。 下面,筆者以四年級科學學科中《聲音的變化》、《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中》的教學與音樂學科“豎笛”教學整合為例,來說明課程目標整合的具體做法:
(1)小學四年級音樂關于“豎笛”部分的教學目標:
1)豎笛訓練。
2)豎笛吹“Sol、La、Si”。
(2)小學科學四年級對音高的教學目標是:
1)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振動的頻率越快,聲音就越高;振動的頻率越慢,聲音就越低。
2)尺子振動的頻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長度的影響。這部分的長度會引起音高的變化;越長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由此得知,科學學科的音高與振動關系就可以以豎笛作為教學對象展開教學,于是,筆者對兩者的教學目標進行了整合,形成了新的教學目標:
1)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振動的頻率越快,聲音就越高;振動的頻率越慢,聲音就越低。
2)豎笛空氣柱的長短會引起音高的變化;越長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3)掌握豎笛“Sol、La、Si”的吹奏指法。
根據以上的教學目標整合,將音樂1課時的教學和科學1.5課時的教學整合在一起,通過1到1.5課時完成兩個學科整合前2.5課時的教學目標。
3.學習方式的整合
通過各學科教學的整合,還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實現整合。比如說,小組合作探究是小學科學的主要學習方式,而在語文的綜合性學習中,這也是十分重要的學習方式,兩者之間是互通的。
將小學科學學習方式與語文綜合性學習方式整合,有很多優勢:1.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完成教學目標。2.提高學生小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3.能夠培養學生收集資料,處理資料,匯報交流的能力。
4.課程資源的融合
除了以上的學科在同一課堂上的整合之外,其實還可以將各科教學中的課程資源實現最大程度的利用,達到課程資源價值的最大化。
綜上所述,教師可以巧用課程資源,加強小學科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滲透和整合,使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促進他們綜合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韋鈺.小學科學課程標準[M].教育部,2011.
[2]張永清.小學科學課與語文課學科整合的幾點做法[J].課外語文,2014,(03).
[3]石錦.妙趣橫生巧整合——小學科學與其他學科整合淺探[J].小學時代,201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