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圣濤
【摘要】小學生身處于身心發育尚未成熟的階段,自身的學習方式也尚未形成,所以小學生的教學潛力是非常大的。數學作為學生時代較為重要的一門學科,其教學意義是非常大的,所以針對小學生的數學教學探究更是重中之重。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善于觀察課堂的整個教學氣氛,課堂的教學情景觀察學生的表情、體態、動作。相互之間關系,觀察學生的操作過程。學習方式與習慣,下文就針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教師決策進行探討與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過程 教師決策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193-02
一、引言
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梁,是祖國的花朵,處于茁壯成長的時期,其教學方式牽引著廣大教育工作者與家長的心,數學教學尤其注重同學們舉一反三的發散思維,如何培養同學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是教師們所要進行探討的重點問題。教師還需要注重課堂實時動態進行反饋,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方案改進,[1]然后通過不斷的研發方案以及不斷的改進方案逐漸的達成越來越完善的教學氛圍,引領同學們逐漸形成自己的學習風格。
二、數學學習
1.小學數學教學改進
數學作為一門需要相對靈活思維的學科,其教學方法應該加以不斷改進,過去教師們通常是將數學公式以及相關定理填鴨式的交給同學們,然后機械式的掌握相關公式或者定理,同學們也許是在日常的不斷反復練習中才逐漸掌握這一知識點,但是也未從內心深處真正的對其有所了解。當今的教學改革不斷在衍生,[2]教育工作者每時每刻都在為教學進行更加完善的改進,教學軟件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完善。所以教師們在教學環節當中應該將授課環境身處于全方位立體化的教學模式當中,運用模擬軟件,將數學建模應用于數學教學當中,讓同學們從小就對空間模型有一個充分的認識,打開數學的大門。
2.數學建模的應用
很多高校都會在教學中引用數學建模,構建軟件模型,在一個虛擬的環境下,同學們會對學習探索有一個求知的欲望與一份充滿涉獵的好奇心。并且數學建模能夠給同學們更加形象具體的展現相關空間模型,以往的教學,教師們可能就是將立體圖形費心的畫在黑板上,即浪費了課堂時間,又不夠形象,同學們也很難理解,所以運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同學們能夠更加深刻的認識相關知識點,還能夠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讓同學們能夠在更加良好的課堂氛圍下學習。
3.創新教學
教師們應該不斷研發新型教學模式,讓同學們能夠在更加愉快的學習氛圍當中學習,定期舉辦數學趣味競賽,讓同學們體驗競賽中的樂趣,[3]還能夠在競爭中激發學習動力,教師可以為同學們進行教學指導,引領同學們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的遨游,學習需要循序漸進,要讓同學們不斷的掌握新知識,又需要將舊知識不斷加以復習,讓同學們不斷的掌握知識的同時能夠將自己掌握的知識良好的駕馭,最終做到舉一反三,學習知識的動力就是知識的掌握情況,如果能夠良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就能夠越來越有動力的進行下一步,反之,同學們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喪失學習動力。
三、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教師決策
1.教學決策的研發
教師的工作重點應該放在決策的研發,因為好的教學手段是教學成敗的關鍵。而新型的教學研發的實驗以及推廣都是一種新的嘗試,并且在嘗試的過程中需要同學們進行反饋,讓同學們在不斷的發聵與教學嘗試中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案進行最終的推廣。另外,不同的學校之間還可以進行教學交流,通過不同的教學思想的碰撞,將彼此的優點進行發揚,進行推廣。
2.教學改進
家長應該時刻與學校及時溝通交流,時刻掌握同學們的學習動態,將同學們的學習情況記錄下來,制定相關的學習計劃,觀察是否有所改進,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溝通。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多媒體教學實踐,通過三維立體將數學教學中的相關立體圖形更加形象生動的體現在同學們的身上。另外,教學氛圍需要教師們進行調節,如果教師們發覺課堂氛圍不夠活躍,就應該發起課堂調節氛圍的應急方案,諸如發起課堂小游戲,選擇相關的益智游戲,激發起同學們的學習興致。
3.激發同學們自身的學習動力
首先,無論是家長還是同學,都應該讓同學們在心底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能夠從心底認識到學習數學是非常有用的,無論是現在還是在今后,都要充分的對數學有所認識。互動和反省在教師交互性決策中有重要影響。互動是指教師在做出決策時與有關人員的交流。通過這種互動,教師可以檢查出他們所處的環境的有利因素,并由此做出反應。當教師檢查和分析他們的決策時,他們就在進行自我反思。通過這種自我反思過程,他們就能在自己的價值觀的背景中評價自己的決策,從而獲得反思性的覺悟。
四、結語
數學是人生中非常關鍵的一門學科,無論是在學習生活中還是在今后生活中,都是非常有用的。在數學教學中,教學實踐需要非常的靈活,相關教學軟件的研發以及教學硬件的應用應該全方位立體化的進行。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對小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應以大綱中數學知識與技能目標為基準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師要結合直觀素材和生活情境評價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另外,要關注對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意識和能力的評價,要注意考查學生能否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能否選擇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是否愿意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能否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應注意多種評價形式的結合,采用測驗、口試、課堂觀察、課后訪談、作業分析、操作和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教師可讓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袋”等形式來反映學生的進步歷程.
參考文獻:
[1]李敏,孫松波.新形勢下應賦予教師“基本功”新的內涵[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3(11):12-14.
[2]李艷,黃瑛.大學外語教師課堂決策能力構成初探[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2,32(12):187-188.
[3]閔憲鳳.讓童話故事走進小學低段數學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12):22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