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明
摘 要:審美教育使人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塑造高尚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在“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部分特別強調“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這為我們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美育教學;審美;人文素養;學生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在“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部分特別強調“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這為我們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立德樹人不能離開美育,我們必須下大力氣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
一、美學教育的意義及其獨特作用
馬克思認為,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任何時代,一個國家的公民參與社會藝術活動,其審美能力的高低,往往可以看出這個國家民族的文化水平。
1.美學教育的意義
要改進美學教育首先要了解美育的意義。
美育包含審美和教育兩個部分。所謂“審美”,首先,它是以人為主體的實踐活動。審,是一個動作,有審視、判斷、辨別、發現和認識的含義。其次,這種實踐活動反映的是主體對客體對象一種美的認識和感知。它體現為一種發現美、審視美、辨別美、判斷美的能力,甚至還是一種創造美的能力.因此,審美本身就是一種選擇,選擇的結果反映出一個人綜合知識和文化感知的水平。
由此可見,美育是一種以人為主體的審美實踐活動,是通過一定的手段引導人潛在的審美感知,去發現美、審視美、辨別美、判斷美和創造美的過程。
2.美學教育的獨特作用
學校美育程度將影響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影響其對客觀世界的價值判斷,甚至影響其未來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一個國家的美育水平更是會影響到一個民族文化水平的高低和可持續發展。
當你游覽歐美各大城市時,你會驚奇地發現他們對古城、古建筑的保護是如此完整、如此完美。走在大街小巷,你會不斷被那已經屹立數百年的建筑所感動。你仿佛可以穿越時空,伸手便可以摸到歷史、感受到過去的文明。
這就是審美教育的結晶,是人對歷史、對文明的尊重,也是對人類自己的尊重。只有當每個人從小都能養成良好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感時,全社會的審美水平才會得到全面的提高,才有可能產生對歷史、對文明的審美態度和尊重。
二、改進美育教學,要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
1.改進美育教學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首先教師要增強學生審美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引導學生自覺按照“美的規律”去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馬克思認為:“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那你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逼浯谓處熞鰪妼W生審美能力。審美感受能力是學生進行一切審美活動的出發點。學生審美感受能力不是天生的,一靠教育,二靠實踐。如果缺少對美的敏銳感受能力,就不可能獲得豐富多彩的審美感受。
讓學生在創造外界美的同時,也創造自身的內在美,從而造就有豐富個性、完美人格、全面發展的新人。
2.改進美育教學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改進美育教學應著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人文素養是流淌在學生心中的一股清泉,既是一種氣質,也是一種氣魄,更是一種氣韻。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必須把美育寓于各門學科教學之中,并使之相互滲透,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要求美育教學要著重培育學生關懷人、關心人的情感傾向,養成他們以人為本的價值情懷。
應該說,人文素養體現在人身上的往往是一種內在美,或者說是心靈美。外表的美,容易被人發現和捕捉,而內在美則需要更高的思想修養與精神境界去把握。美育教學要讓學生認識到外在美、形式美,但更應側重的是對于內在美的揭示和培育。只懂得欣賞財富或權力所裝飾起來的富麗的光彩,不懂得欣賞勞動或汗水凝結起來的素樸的榮光;只懂得欣賞白云,卻不懂得欣賞黑土;只注重養眼,卻不注重養心;只知道周迅的表演,卻淡忘了魯迅的吶喊……內在美被輕忽,我們怠慢的不是思維的深度,而是民族的靈魂。這些顯然不是我們所說的美育所要達到的效果。
三、改進美學教育的努力方向
1.強化中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性觀念
美術教學可以開發學生的右腦功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形成高尚的情操與品格;可以使學生在偏向嚴肅的、理性的、約束的學習生活中添加活潑的、非理性的自由情趣與活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使學生能夠分辨真、善、美與假、惡、丑;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使其審美能力提升,從而整體改善和提升社會的內在品質。
2.完善美術教育設施
美術教育設施完善是保證美術教學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完善美術教育設施、改善教學條件有利于發展美術教育,讓中小學生在學習美術課程時能見到或觸摸到同書本中相應的實物,更容易激發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進而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印象,從而保證順利地完成美術教學任務。
3.提倡多元化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要設法把課堂多樣化,多學習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理念,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渠道,盡可能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以把地方的美術資源帶到課堂上,開發民間美術課,積極引導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感受鄉俗之趣,在熟悉的家鄉尋找美,在取材中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這樣教師不僅解決了因缺乏教具而無法進行美術教育的問題,而且可以讓美術課生動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出色地完成美術課的教學任務。
中小學是美育階段重要的一個時期,要求美術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水平達到一定的水準,這與實現美術教育目標有著重要關系。教師要讓學生在制作物品和圖像過程中,獨自或合作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感知能力、審美能力。
四、結語
最后我想說,美育不僅僅是一項單一的教育,不是簡單地教會孩子繪畫、彈琴的技巧,我們應該圍繞“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來切實改進美育教學,這是美育內涵建設的根本,也體現著人的建設基礎工程的時代要求;是審美教學革新、發展進程中必須堅持的正確方向,也是提高美育教學科學化水平的必由之路,更是對孩子啟智的過程,只有引導孩子尋找美、發現美,把美滲透到孩子的內心世界里,才算是真正成功的美育教學。讓我們停下來花時間用心感受和更細心一點去觀察這個世界,到那時,世界就會像鮮花一般綻放,出現我們從未察覺到的豐富色彩和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