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加偉
摘 要:“魚”,代表固有的知識;“漁”,就是教學過程中強調的方法和手段;而“欲”則是指學習者內在的學習動力,即學習的主動性。從現實來看,學生只有主動學習,也就是“有欲”才能更好學習,我們的數學課堂才能更加有效。作為教師,應從“魚—漁—欲”的探索中,力圖找到一條社會信息化社會的數學教學模式。
關鍵詞:數學教學;“魚、漁、欲”;驅動力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2-00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2.017
新改下的課堂教學,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必須要以學生為核心開展教學,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中學數學教學也是如此。那怎樣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有效果呢?筆者就此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魚
這里的“魚”指的是固有的知識,一個數學定義、一個數學公式就是“魚”。而這些“魚”所代表的數學知識要進入到學生的頭腦中去,那教師怎樣讓學生獲得這些“魚”呢?傳統的教育,教師多采取“填鴨式”的方式。有的老師把那些數學知識、數學公式、數學定理向填鴨子一樣填到學生的頭腦中,然后采用題海戰術,讓學生做大量的習題,來消化掉這些被強行填到頭腦中知識。這是傳統教育中很多數學老師采取的方法。這種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利于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激發。今天的社會已經是網絡化社會、信息化社會,知識的更新遠遠超過了人們的預期,要讓我們的學生跟上時代的步伐,將來到社會上能夠得以立足,顯然這種直接授“魚”法已經落伍了。
人的行為主要是后天習得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把人看作是動物或者機器,不重視人類本身的特征,也不符合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們應該時刻牢記,學習者也就是我們教育所面對的學生個體是存在著差異的,但是他們每個人都具有學習的內在潛力,學生的差異性意味著一種單一的模式是無法使每一名學生的內在潛力都得到充分發揮的。所以,教師不能夠因為學生對于現實學生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差異來否定一些學生,而是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給學生創造寬松、有益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與探究,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使每一名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參與進來,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這樣他們才可能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
二、漁
這里的“漁”的含義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新方法和手段。隨著社會的網絡化、信息化,那種傳統的填鴨式的數學教學模式,已經非常落后于我們時代的發展,所以我們才提出了新課程的教學改革,但是怎樣改革呢?有人就認為我們只要讓自己的學生學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可以了,學生照樣能考出好多的數學成績來。這就好比學習英語,在有些學生的書中,每個英語單詞的旁邊總會有一個漢語的發音,如在yes旁邊會注有“爺死”這個漢語;而在book的旁邊會出現“不可”,這就是很多人學習英語,認識英語單詞的方法和手段。
我們總是給學生們說,真正的學習是需要悟的,這里的“悟”就是需要學生們真正理解和消化知識,使知識融會貫通而不是支離破碎,這才是學懂了、學會了。具體到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既要關注學生是不是做對了答案,更要關注的是學生的思考方式,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千萬不要總是以應試教育思想的老眼光來看學生,那是非常不利于學生發展的,也符合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的。例如,在實際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們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的一堂數學課,設計了很多讓學生聯系舊知識的方法來更好的學習新知識,可是還有些學生總是不能很好地理解這些新知識。其實,就是這樣的數學老師不明白,因為我們總是在關注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方法和手段的引導,導致很多學生還是在“死”學,在做一些無用功,這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是沒有什么真正的幫助的。
三、欲
所謂“欲”就是指人對學習的興趣,這是一種內在的學習渴求的驅動力。給人幾條魚,不如教給人釣魚的方法,但是假如這個人沒有吃魚的胃口與興趣呢,縱然他掌握了各種釣魚的方法,也沒有任何用武之地。但是,一個對吃魚有極大興趣的人,即便不會釣魚的方法,也會想盡辦法去釣魚。今天的社會已經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人們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要么是適應信息化的社會,要么是被這個信息化的社會所淘汰。所以,決定一個人是否適應信息社會,做到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的關鍵,不僅僅在于方法的獲得,更在于有沒有內在的驅動力。
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積極引領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他們在快樂輕松的環境下真正得到質的提高。例如,在數學教學的課堂上,可以以角色扮演活動來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探索的積極性,這樣就能大大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對概念的理解更加充分,促進學生相互之間進行教與學。此外,游戲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刺激學生大腦的發育。因為愉快的心情、積極的態度、濃厚的興趣、多變的動作、豐富的語言以及多彩的內容,促使大腦不斷興奮。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游戲教學就是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手段之一,充分發揮了學生是教學主體的作用。一堂好的數學課,就是要讓學生完全融入到教學氛圍中去,這不僅是需要教師的教學設計新穎、獨特,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師與學生雙方面的互動。作為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一定要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認識和情感,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總之,學習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現象,它的內容廣泛、類型繁多、過程復雜而錯綜,依靠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數學的學習是很困難的,我們只有依靠各種教學模式和方法的相互補充,才能比較全面地進行數學學習。
參考文獻:
[1] 劉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新方法初探[J].吉林教育,2010(2):99.
[2] 金燕,王學震,韓國濤,陳文章.對數學學法指導的研究[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6(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