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性化管理顧名思義就是始終以人為中心開展相關管理工作。高校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遵循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已成必然,因此加強新時期下高校教育的人性化管理刻不容緩。
【關鍵詞】新時期 高校教育 人性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014-02
當前時期,高校學生個性特征十分鮮明,且自我意識非常高,過去采用的強制性管理手段已經滿足不了學生們現階段的發展需求,所以高校必須摒棄舊的管理理念,始終以學生為本,建立健全具有人性化特點的教育管理體系,加快學生更好發展。
1.高校教育實施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1.1有助于滿足經濟社會實際發展需求
高校教育的最終任務是為未來社會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培養一批綜合型人才隊伍。將人性化管理和高校教育管理有機結合,是促進現代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前提保障。現階段,社會發展中對自我選擇能力和自我實現能力高的人才需求比較大,這些人才都擁有較好的品質。無論是能力還是品質,都需要在良好的教育管理下逐漸生成。以往中,學生完全遵循高校管理制度規定,一味地根據規定要求完成任務,這不僅制約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且還進一步削弱了學生的自主積極性。這里并不是說傳統的教育制度就不好,而是其適應不了當前開放式社會的發展需求。
1.2有效落實高校素質教育目標
素質教育成為了我國現代教育事業的永恒主題,其強調對學生進行綜合性培養,將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作為核心目標。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管理者應結合學生實際所需,將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有機結合,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素質教育不僅要豐富學生的知識水平,還應教育學生學以致用,更關鍵的是強化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這完全符合了高校教育人性化管理的要求。所以高校教育推行人性化管理已是必然。
2.高校教育實施人性化管理的策略
2.1建立健全保障機制
具體應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高校管理應結合自身實際建立一套相適應的激勵機制,該機制應基于教育者的合法利益,全方位考慮各利益主體,賦予學生應有的自主權,切實保障教育者的個人利益,通過制度規范師生的追求,滿足師生的個體需求與社會需求,以此激發師生參與教育管理活動的熱情,利用以多元利益為基礎的激勵機制來實現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性化目標。
另一方面,高校教育人性化管理以學生為主體,所以應清晰明確教育控制和教育目的之間存在的平衡性,調動學生自主參與高校管理的積極性。突出高校教育人性化管理的規范性及彈性優勢,通過制度促進學生的開放性學習、個性化學習及彈性學習。
2.2發揮教授治校的作用
這里所講的教授治校,并不是將高校各項日常事務交由教授直接負責,而是賦予教授一定的權限,對高校開展的重大項目決策活動作出應有的貢獻。首先,高校具備辦學自主權是教授治校中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雖然《高等教育法》清晰明確了高校的自主權,但高校管理工作經常被各級政府干預,影響了高校的正確決定。舉例說明,高校應嚴格根據教育部門確立的專業目錄來進行專業設置;高校沒有決定招生人數的自主權,由政府部門負責制定操作方案和各項指標的分配工作,這樣一來教授委員會就成為了擺設,導致教授治校目的難以順利實施。因此政府部門應主動放權,保證教授應有的決策權與管理權。其次,強化教授的管理效率;教授必須要通過自己的才能和良好的品質為廣大師生服務,將自己成功的治學經驗、正確的人生態度融入到高校管理工作中,加強教學科研創新,不斷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為此,各教授實踐工作中必須時刻保持認真謹慎的治學態度,樂于奉獻,嚴格完成學術任務,引領學術風范,通過自己的優良品德與最高學識感召廣大師生,真正促進高校教育人性化管理發展。
2.3構建完善的現代高校制度
建立健全高效管理制度對高校教育實施人性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高校的服務對象是社會,因此應建立在自身能夠持續健康運行的基礎之上。而高校的發展怎樣才能實現持續性、穩定性,這就需要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作為支撐。
結論
綜上所述可知,高校教育管理只有走人性化道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創新思維,保障廣大師生的自身權益,突出高校的辦學精神,調動師生的創新能力,健全學生人格及素養,促使高校為現代社會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參考文獻:
[1]董立平,周永庭.學術人:高等教育管理的人性基礎[J].江蘇高教,2011(2).
[2]林鑫.人性化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構建[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5:88-89.
作者簡介:
陳婧(1987—),女,民族:漢族,籍貫:山東濰坊,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