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利霞
摘 要: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為生活服務。從小學生活化數學作業設計實施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小學生活化數學作業的設計方法,同時又探究了實施的具體方案。通過研究旨在強化小學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作業;設計;實施
一、小學生活化數學作業設計實施的必要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聚焦于初中階段和小學階段,新課改以來針對小學數學階段教學提出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該文件中明確提出小學數學教學需要實現生活化,要求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以及教學目標等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同樣對于數學作業設計這一重要環節,也要實現小學數學作業的生活化,由此實現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新要求。
我校為“五四”學制的九年一貫制學校,本校教材雖然教學內容密度較大,但是結構安排合理,更是時時處處注重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幫助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來感悟數學、學習數學。例如,教材中多次出現商店購物場景,租車、租船、租帳篷游玩場景,成人、兒童、團體購票場景,等等。為了更好地利用教材,我們有必要制訂相應的生活化作業,讓學生切實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生活。
二、小學生活化數學作業的設計方法
(一)“深度挖掘”——深度挖掘生活化素材
1.與學生經驗緊密聯系
由于本校數學教材內容密度大,難度高,為了減小教材的學習難度,在作業設計上需與學生經驗緊密聯系,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和興趣。如教材中通過租船例子引出余數除法,而小學生并沒有租船的經歷,所以該例子可以轉變為小學生接觸過的娛樂場木馬、水上娛樂活動的租賃,便于學生理解。
2.符合學生身心發展
小學數學生活素材具有多樣化特點,有積極、正面的素材,所以,小學生活化數學作業設計挖掘的素材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同時還要具有積極向上、起正面作用的素材。
3.與生活熱點緊密聯系
小學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化數學作業的素材并不難挖掘,然而部分素材卻缺乏與時事熱點的緊密聯系。比如,平均數的練習題設計中經常出現的計算是關于學生跳跳繩的、計算學生平均成績的等。這樣的題型與學生聯系緊密并容易理解,但缺乏一定的生活聯系,不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安排學生統計小區車輛停放情況,學生可以帶著數學問題走進小區、走入生活。
(二)“承前貫后”——緊密聯系已學和未學知識
小學生活化數學作業設置的另一方法是“承前貫后”,即將之前已學習的知識與尚未學習的知識有效結合,并將前后知識點連貫在一起進行作業設計,由此將這種方法稱之為“承前貫后”。比如在認識“元角分”后,可以設計富有生活化、綜合性強的小學數學作業。如小學生到文具店買文具時,有的鉛筆盒是5元,有的鉛筆盒是5.5元的。這時需要讓學生了解5.5元是多少錢,對小數的學習提前做鋪墊,當學習小數點的時候也可以再次結合元角分進行簡單的復習?!俺星柏灪蟆狈椒ú粌H便于學生理解知識,同時也及時溫故了已學知識,可謂一舉兩得。
(三)“科學重組”——按主題一致法科學重組
小學生活化作業還可以利用“科學重組”方法進行設計。基于教材特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可以將知識點考查進行科學重組,即按照主題一致或相似知識點考查重新組合進行知識考查。如,將教材中“測量”和“統計”的相關內容屬于同一類,以上內容作業設計可以進行整合。如,要求學生對班級內學生的身高進行測量,并將身高偏高、身高中等和身高偏低的學生分別進行測量,并加以統計。這樣,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即了解了測量,同時也體會了統計的作用。有效地整合了相似內容,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量,提高了學習興趣。
總之,巧妙地利用多種方法設計生活化的數學作業,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突出數學知識的生活化特點。
三、小學生活化數學作業的實施策略
小學生活化數學作業的設計很關鍵,但如不進行實施,所有的設計僅是“紙上談兵”,所以生活化數學作業的關鍵在于實施。
(一)“情境再現”——課堂上生活場景的情境設計
為了實現數學作業的生活化,需要在課堂上再現生活場景。小學生活化數學作業的實施需要數學教師安排好課堂的各環節,為作業情境展示留有專門的課時。如,教師在課堂上設計1平方米有多大,1平方米大約能站多少人。讓學生切實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并讓數學課堂更加生動。
(二)“實踐模擬”——科學有效組織實踐模擬
小學生活化數學作業的實施還可以由數學教師和學校其他管理人員共同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模擬。如講解余數除法的練習題設計為租船問題,小學生對租船沒有足夠的認識,所以對余數除法知識的鞏固也特別影響。所以,可以在課間休息時,數學教師與學校管理人員共同組織學生進行“租自行車”的小型活動,將班級中所有學生加以分組,不同組租價格不等和數量不等的自行車。或者講解測量知識時,數學教師會設計測量身高的作業。此類作業同樣可以進行實踐模擬,課后組織學生對班級中學生的身高進行測量并統計。這種實踐模式的方式可以將生活化數學作業有效實施。
(三)“家校社合作”——整合教育力量促進數學作業生活化
小學數學知識來源于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僅僅依靠教師和學校力量再現或模擬情境實施小學生活化數學作業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發揮教育的其他力量,如家庭和社會等力量。家校社合作共同促進數學作業生活化。
總之,小學數學生活化作業的實施需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施過程還需要學校、家長和社會共同參與,共同配合完成。
參考文獻:
[1]王寬明,劉靜.關于數學生活化價值取向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2).
[2]楊巧婧.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