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嬌
摘要:創新型人才是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所必需的人才,創新型人才培養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本文以商洛學院為例,從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入手,根據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來探討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研究,提出了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新的措施,如: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要努力開辟第二課堂;要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創立創新團隊。
Abstract: Innovative talents are cru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ask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in college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particularly. With the guidance of cultivating mode for innovative talents and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employing the case of Shangluo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proposes several possible solutions for better improving the translation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namely,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關鍵詞:創新型人才培養;大學英語;翻譯教學
Key words: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college English;translation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1-0210-02
0 引言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穩步實施和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已漸漸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知識技能豐富、實踐能力強的創新型人才已成為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標。大學英語課程作為高校中一門主要的公共基礎課程,也應該順應潮流,不斷革新。大學英語教育應與新時期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標相結合,助力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1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現狀
大學英語是高等學校中的一門較為傳統的公共基礎課程,大多數學校較為重視聽、說、讀、寫等四個方面技能的訓練,而翻譯能力的訓練則較容易被忽視。雖然一部分學校將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納入大學英語教學大綱要求中,但大多沒有開設獨立的翻譯課程。大學英語教材中只有課后練習題中有少量翻譯練習,但也是對漢語和英語簡單句進行翻譯,同時考察學生對所學詞匯和語法的掌握情況。如《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版)》讀寫教材中,單就Text A來說,課后練習題各類共有14題,但涉及翻譯的練習僅有2題,主要是簡單的句子漢譯英和英譯漢各6小題,主要考察課文中詞匯和語法結構的運用,不涉及文化知識的傳遞。《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讀寫教材中,Text A課后習題共10題,1題為翻譯題,英譯漢和漢譯英各一段。涉及話題相對多樣,考察段落中的長短句翻譯。第三版為新版教材,部分學校已使用,但仍有一大部分學校仍在使用《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版)》教材。因此,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處于教學研究的邊緣地帶。[1]不少高校英語教師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提高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質量和非英語專業學生的翻譯能力,但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環節中還存在不少問題。
1.1 教學模式傳統單一
雖然現在一直在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但不少高校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方面依然延續著教師教、學生聽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也相對單一,主要通過課后翻譯題的練習和講解答案來完成教學。在這種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成為知識的儲存器,并沒有掌握翻譯方法和技巧。
1.2 文化輸入欠缺
翻譯不僅僅是兩種語言簡單的轉換,更是兩種文化之間的轉換。要做好英漢互譯,就必須在掌握中國文化的同時對西方文化有所了解。由于大部分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很少涉及文化模塊,學生也更多關注課本知識的學習,因此,缺乏對中西文化的了解。
1.3 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
近些年來,隨著英語專業研究生的招生擴大,高學歷英語人才越來越多,這也使得高校大學英語教師不斷有新鮮血液注入。但相比于英語專業教師,大學英語教師隊伍建設仍不是非常理想。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大學英語教師隊伍缺乏長期規劃,使得教師的年齡和職稱結構不是非常合理,年齡在35歲以下、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且有出國進修經歷的教師所占比重較小。而青年教師作為授課的主力軍,卻不能獲得深造和出國的機會,不能及時地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專業的培訓,這就使得在大學英語的翻譯教學中出現教學方法不夠多樣,教學效果欠佳的問題。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與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標相結合,不斷吸收新的方法和理念,才能促進自身的發展提高。
2 創新型人才培養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而只有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的人才能被稱之為創新型人才。[3]創新能力的內涵有:創造性思維、敏銳的問題意識、創造性想象和合理的知識結構。創新意識則包含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創新的興趣、動機等。創新人格是指具有強烈的成就動機、良好的合作精神、優秀的調控能力、冷靜的態度等。由此來看,一個可以被稱為創新型人才的人必然是一個思維敏捷、思路超前、思想開闊、敢想敢做、敢做敢為的人。
培養創新型人才,首先需要提倡敢于創新、勇于競爭和寬容失敗的精神,又要大力倡導敢為人先、敢冒風險的精神。另外,要把創新意識貫徹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之中,培養學生想創新、敢創新、能創新、善創新。
創新型人才應該是全面發展的綜合性、應用型人才,學生則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主體。要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必須進行改革。將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相結合,探索出一條實用、高效的翻譯教學新路,不僅能推動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提高,同時將推動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3 大學英語創新型翻譯人才培養措施
3.1 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一直采取“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主要包括:學生練習和教師講解答案。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即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有效掌握。因此,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需要不斷創新。教師應該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作為學生翻譯訓練的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5]不是簡單的灌輸者。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己進行翻譯,通過查閱資料對譯文進行評注、查找平行文本、小組討論,總結翻譯方法和技巧來提高翻譯能力,而不是簡單地告訴學生正確答案。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翻譯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查閱資料、評注翻譯、小組討論等又能豐富知識儲備,掌握翻譯技巧,提高翻譯能力。
根據教育部各項文件精神,在總結大學英語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教育部于2016年制定了最新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南》提出,大學英語教學主要由通用英語、專門用途英語及跨文化交際三個模塊構成,由必修課、限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組成。跨文化交際是提高翻譯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門課程,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在翻譯時規避很多問題,且不至于鬧出翻譯笑話。
商洛學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致力于服務地方經濟,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培養更多的創新人人才。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商洛學院根據《指南》意見,在專門用途英語模塊中,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開設不同的翻譯課程,如商務翻譯、合同翻譯、旅游翻譯、文學翻譯、新聞翻譯、影視字幕翻譯、科技翻譯、文獻翻譯等入門課程。而這些課程也面向其他專業選修,既滿足學生的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和技巧,使學生將專業課程學習和英語學習特別是翻譯學習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在具體教學中,將學生分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對不同的文本進行分析、查找資料、翻譯,經最后譯文進行小組展示,由其他同學進行評論。在這樣的討論、翻譯過程中,學生既能夠提高小組協助能力,也能夠達到提高閱讀能力、分析能力、擴大知識面、提高翻譯能力的目的。
在每一節大學英語課上,要求學生輪流分享一句經典的句子翻譯,并進行分析點評,素材、文本不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尋找素材,進行分享。這種方式既能激發非英語專業學生對翻譯的興趣,也能使學生的知識面更加廣闊。
3.2 要努力開辟第二課堂
課堂學習時間有限,因此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非常有限。針對學生缺乏翻譯技巧和方法、中西文化知識,教師應努力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開辟第二課堂。第二課堂的開辟能將課內教學和課外實踐相結合。
商洛學院的大學英語課由語言文化傳播學院承擔。該學院創建有大學生自主學習平臺。遵循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授課教師在該平臺發布各類翻譯相關資料,供學生閱讀;并在該平臺發布翻譯作業,學生將完成的作業提交在該平臺,教師最后進行點評。該學院創建有中英文化長廊、英語閱覽室和電子閱覽平臺等,使學生加強對中西文化的了解,豐富知識儲備。學生自己建立的QQ和微信學習交流群,定期開展主題討論;以學院為單位和以學校為單位組織的字幕翻譯大賽的開展,也使更多的學生體會到了翻譯的樂趣。這些第二課堂活動不僅加強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同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3.3 要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創立創新團隊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參與者,不僅要具備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還應有創新意識。學校應該加強大學英語翻譯教師自身的職業素養和學術素養的培訓。同時,教師自身也應不斷吸收新的教學知識和理念,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翻譯教學能力。大學英語教師應該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勇于推陳出新;跳出課本的束縛,結合實踐進行教學。
作為一個地方性本科院校,商洛學院也緊隨潮流,力爭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在師資的培養方面,特別是提高大學英語翻譯教師的能力方面,學校鼓勵教師帶隊,創建創新團隊。同時,為青年教師提供更多的培訓交流機會,力爭創造良好的科研氛圍,提高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和科研能力。同時學生的參與也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4 結論
創新型人才是社會所急需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是高校根據社會需要而實施的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翻譯教學也要緊跟時代,根據社會需要做出相應的改變,不斷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但在教學中仍存在教學模式傳統單一、文化輸入欠缺及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因此,針對這些問題,應該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開辟第二課堂并加大教師隊伍建設。
參考文獻:
[1]李忠華.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現狀與對策[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9):47-48.
[2]王晨曦.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高等教育,2015(6):116.
[3]葉春波.淺析大學英語教學與創新型人才培養[J].高等教育,2011(2):116.
[4]竹瑪.大學英語教學與創新型人才培養[J].學園,2015(28):49.
[5]曹亮.大學英語教學內容改革與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2013(3):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