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廣艷
【摘要】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誘導學生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所以教師應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從“成績誘導”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多關注學生德育教育,培養適合當前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教學 德育滲透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064-01
引言: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模塊,對培養學生語感、培養學生對古文的興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課標提出了素質教育理念,想要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德育至關重要。將德育理念融入到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下文將對相關理念及方法進行闡述。
1.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與德育滲透
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教學是比較關鍵的一個環節,對培養學生文言語感、培養學生懷古情懷、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古詩教學還可以讓學生了積累一些名言名句,為日后寫作奠定文學基礎。而德育滲透,是當前社會發展背景下被教育學者所提出的一種理念。因為前些年比較關注教學成績,應試教育與高速發展的社會經濟被迫學校持續實施應試教育,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卻忽視了德育教育。但是在當下社會,德育理念被人所提出,這是一種打破傳統應試教育的新理念,而小學語文古詩是傳播德育教育理念比較理想的一種渠道,所以要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式加以分析。
2.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式
2.1在課堂上加以滲透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不僅要教授學生古詩詞方面的知識,同時也要融入德育內容,二者相輔相成。想要實現二者的相互融合,教師必須要認真對待備課等環節。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如何將二者相互融入,以趣味性的方式讓學生來接受相關教學內容以及德育要點。
古詩文的語言一般都比較精髓,并且語言間的跳躍感強、語法靈動,會讓人的閱讀古詩不自覺的發出感嘆。而且從流傳下來的古詩詞內容來看,許多古詩詞中都有名言警句,比如《孟子》中所提起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樣的警句可以特別挑選出來,在課堂上讓學生富有感情的加以朗讀。搭配一些配畫、短歌舞、短劇等來表演出來,讓德育教育更加直觀、更加便于理解。
2.2發覺學生情商、轉變傳統教學模式
情商高低直接決定一個人的幸福度,所以必須對學生的情商加以培養。經典古詩文當中蘊含著許多與情商相關的內容,不論是《敕勒歌》還是《陋室銘》,都表達出了作者寬廣的胸襟,還表達出了作者滿懷抱負的心胸?!八故锹遥┪岬萝啊薄ⅰ罢勑τ续櫲澹鶃頍o白丁”、“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些古詩詞的內容,或是表達出作者獨具陋室,卻始終堅持自己的操守、或者表達出作者于陋室之中依然與鴻儒談笑,卻少于白丁來往、或是以天為爐,籠蓋名山大川。教師在為學生講授這些詩詞的時候,不但要將詩詞的表面意思教與學生,同時還要讓學生感受到古人豪邁的胸襟,以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德水準。為學生介紹詩詞歌賦的創作背景以及當時社會大環境,讓學生可以真正的將自己代入到作者的角色當中,感受作者的胸懷、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提升學生的情商。
2.3激發愛國情緒
將愛國主義融入到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利用教材等來實現愛國教育。教師可以在古詩中尋找飽含愛國思想的古詩,著重給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從小學開始就不斷培養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激發美好的品德。古詩詞中有許多抒發作者愛國主義情懷的詩詞,比如陸游詩中的名句“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雖自己身死,但是卻依然心系國家,未見九州統一心中略有遺憾。后文的“家祭無忘告乃翁”,更是將這一愛國主義思想留給了自己的后輩,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自己的后人,讓自己的后人時刻關注國家大事、關注九州何時能夠統一,完成家父的心愿。教師要幫助學生來感受這些內容,利用各種課件或者課堂講述的方式,培養學生個人愛國主義情懷。
3.結束語
時代的不斷發展,帶動了小學教育理念的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已經難以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不僅要教授給學生書本上的知識,同時還要利用書本中有的各種名言警句、各種飽含詩人情感的正能量詩句來帶動學生,提升學生個人的德育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卷石.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13):110.
[2]王艷春.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分析[J].中國培訓,2015,(20):279.
[3]劉偉.基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分析[J].學周刊,2015,(3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