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穎新
摘 要:近年來,“一人一故事劇場”逐漸引入教學課堂,頗受好評。將這一教學模式引入心理輔導課程,以學業不良學生心理調適為主題開展教學,收到了良好效果。下面將教學經驗與大家分享。
關鍵詞:一人一故事劇場;小學教學;學生心理調適;個案研究
一、“一人一故事劇場”概況
一人一故事劇場是1975年由Jonathan Fox等人創立的一種觀眾與演員之間互動交流的即興劇場。在劇場中,觀眾將被邀請充當“說故事者”,分享自己的個人感受和人生經歷,然后再由演員通過一定的藝術形式現場再現這些經驗和故事。一人一故事劇場,不僅是一種表演形式,也是促進不同個體與群體之間互動的一個分享過程。隨著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推廣,如今它已廣泛地滲透到不同的文化領域中,包括社會服務、教育行業等。
二、在小學開展“一人一故事劇場”課程的作用
以學業不良學生心理調適為主題而開展的小學“一人一故事劇場”課程,對于部分學業不良學生而言,能夠為他們提供一個表達內心情感和舒緩個人壓力的平臺,讓他們積極面對自己的內心。而且,開展這一課程還能重新整理學生的學習經歷,發現其中的問題并且及時面對和解決。同時也能讓所有學生從別人的經歷中得到啟發,或者與故事的主人公產生共鳴。另外,它能夠培養教師的溝通能力,掌握一些和同理心有關的積極傾聽的技巧,揣摩說故事者的心情,并且站在學業不良學生的角度感受他們的心理狀態,以助于對陣下藥。此外,開設這一課程還能夠培養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尊重、彼此包容的美好品質。
三、“一人一故事劇場”與學業不良學生心理調適相配合的個案研究
(一)“一人一故事劇場”的主要環節
1.主持人(教師)就“學業不良”這一主題訪問觀眾(學生)。
2.觀眾(說故事者)分享自己的真實經歷和故事。
3.演員及樂師(學生)即時表演,以不同形式將說故事者的故事演繹出來。
(二)“一人一故事劇場”個案分析
1.故事講述者個人情況:(1)姓名:李宇涵,性別:男,年齡:11歲,家庭背景:外來務工子女,學業水平:偏下等。(2)個人行為特征:李宇涵是一個自尊心較強,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生。平時較孤僻,不擅長與人交往。性格有些急躁,易出現攻擊性行為,所以沒有多少人愿意與他做朋友。但是每次犯錯之后,他都能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道歉,承認錯誤。雖然他經常欺負同學,內心依然渴望與同學做朋友。而且,李宇涵也是一個自我調控能力較弱的學生。在課堂上,他注意力不集中,遵守規則的意識較淡,有時候甚至會出現擾亂課堂紀律的行為。李宇涵的父母是工廠雙職工,文化素質不高,對孩子缺乏良好管教。除了上學,李宇涵平時接觸的人大多是工廠員工或其子女。因此,容易沾染工人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比如,一些不好的口頭禪,有輕微的暴力傾向等。盡管如此,李宇涵也有自己的閃光點,他動手能力強,喜歡做一些手工藝品,修理破舊物品,對模型比較感興趣。而且他對自己認定的事,異常執著。比如,學校組織運動會比賽,他對踢足球很感興趣,但是由于人緣不太好,大家組隊的時候沒有叫他,他就會追著老師問這件事情,一定要參加足球比賽。
2.教學目標:幫助他克服急躁、容易激動的情緒,逐步使他主動控制情緒,用正確的方式與同伴交往;幫助他學會正確歸因,分析自己學習成績差的真正原因;幫助他集中注意力參與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他的學習成績。
3.教學過程:首先,以問題情境的方式導入“一人一故事劇場”課程,我向學生提問:“每個人用一兩個詞評價一下自己。”然后,我選擇了三到四個學生回答為什么會這樣評價自己。(宇涵就是其中一個)平時不愿意主動回答問題的他,用了“孤獨”和“差勁”兩個詞語評價了自己,還指出自己平時沒什么朋友,學習成績也很差,在家里常常挨父母的罵,在學校也常常受到老師的批評。聽了他的回答,教室陷入一片沉默。于是,我試著鼓勵他能不能把他的故事大膽講出來,再由專門的學生進行表演,讓大家一起幫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他想了想,表示同意。他花了10分鐘的時間講述了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上許多不如意的事情,還加了幾句“可能是……什么造成。”接著,我讓樂師演奏了4~5分鐘的音樂,并且在這個時間段內和表演者一起分析了李宇涵的故事。最后讓表演者扮演故事里的不同角色,把他的故事演繹出來。在觀看整個表演的過程中,全班學生由最開始的興奮好奇轉變成沉默,并且開始思考。而李宇涵也由最開始的尷尬、害羞,慢慢抬起頭看表演者將自己的故事呈現出來,并強忍著淚水。
4.效果記錄:在故事表演結束之后,進入了問題分析與討論環節,李宇涵異常激動地舉起手,第一個回答道:“老師,我知道了自己的問題在哪。我之所以在學習上這么失敗,是因為我平時都不注意聽講,別人學習時,我在玩。”緊接著,其他學生也陸續發言道:“李宇涵同學學習不太好,是他缺乏自制力造成的。”“他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在交朋友方面,他要主動一點。”還有人說:“聽你說了這么多,我就挺想和你做朋友的。”整節課程在歡樂、活躍的氛圍中進入了尾聲。
經過一系列的實踐教學,筆者深刻體會到“一人一故事劇場”課程開設的意義所在。它能夠讓學業不良學生感受到教師和同學的關懷,讓他們更好地反省自身;也能充分挖掘學生的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在沒有劇本的即興演出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參考文獻:
[1]蘇建平,孫俊芳.學業不良的原因及心理教育干預[J].企業研究,2010(4).
[2]危淑玲.小學生學業情緒及其干預策略[J].當代教育科學,2013(8).
編輯 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