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媛媛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只有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取得好的課堂教學效果,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十分有必要的。主要探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的相關策略,以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興趣;教學方式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語文這一學科的基礎階段,要鞏固學生的語文基礎,激發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是關鍵。從語文這一學科的特點來看,其本身就帶有較強的趣味性,這也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規律,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充分將語文這一學科的趣味性體現出來,培養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一、采用科學的教學方式,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
1.采用趣味性的教學工具進行教學
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來看,小學生主要是通過形象記憶來學習知識。因此,根據小學生的這一身心發展特點,可以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在采用多媒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書本上較為抽象的知識轉變為色彩豐富的圖片、生動有趣的動畫呈現在小學生眼前,從而激發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2.利用趣味性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帶有趣味性的教學手段是培養和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同時還可以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
(1)游戲教學法
小孩子“愛玩”,讓小學生在“玩”中學習,不僅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果,但這也需要教師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將語文教學內容與游戲有機融合。例如,在詞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詞語接龍的游戲,增強小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此外,在做游戲的過程中還可以增加小學生的詞匯量,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2)比賽教學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采用比賽的方式使小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例如,學完一首古詩后需要背誦,教師可以將班上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組與組之間進行比賽。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勝心,他們為了使自己所在小組獲得勝利,會比平時更認真、努力地記憶。因此,比賽教學法不僅有助于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在無形中也激發了小學生的潛能,培養了小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
(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幫助小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情感的同時,還能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陶罐和鐵罐》這篇課文時,為了加深學生對文章中“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善良謙虛”這兩種不同性格特點的理解,可以分角色讓小學生扮演陶罐和鐵罐,通過兩者之間的對白,感受各自不同的說話語氣,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鞏固小學生學習興趣
1.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與小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小學生在參與語文教學活動時,才能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的信任與鼓勵,從而建立積極的學習態度,更主動地在教學過程中探索文章中的奧秘,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2.采用合適的教學語言
從小學生年齡特點來看,小學生一般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且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影響而分散注意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通過不同的語氣、手勢和表情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授《獅子和鹿》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用一種自我欣賞的語氣來朗讀小鹿贊美自己的語言,并且加以手勢來表示小鹿的犄角,使文章講述得更具吸引力,同時也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生動活潑的語文教學環境。
三、善于鼓勵學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從羅森塔爾效應我們可以得知,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尊重、理解、鼓勵是學生不斷前進的動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盡可能為小學生提供嘗試成功的機會,并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給予小學生鼓勵、期待,讓他們始終保持著對語文的強烈求知欲。比如學生認真完成的一次作業、課堂中一次精彩的回答等等,教師都可以給予小學生適當的鼓勵和表揚,讓他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成就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是增強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只有培養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從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同時,這也需要教師依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采取科學的教學方式以實現對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董排.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興趣的激發與培養[J].學周刊,201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