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江利+++呂英麗+++楊曉晴+++張曉鋒+++李亞杰
【摘要】敘述了供配電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提出了以一個建筑電氣工程設計實例貫穿課程理論教學始終的改革措施,同時對課程內容的改革、教學方法和改革的保障措施進行闡述。
【關鍵詞】供配電工程 項目教學法 課程改革 人才培養
【基金項目】河北建筑工程學院2013年度校級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3JY2020)。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248-01
一、供配電工程課程改革的背景
1.目前國內應用型本科院校都在積極進行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
作為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組成的應用型本科工程院校,如何立足于應用性辦學特色,明確學校自身的人才培養目標及規格類型,培養適應區域或地方經濟和工業化的需要,是擺在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面前的最新課題。
2.我校正在積極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培養模式的創新和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作。
“立足應用”是我校學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鮮明特點,即我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作為一個寬口徑應用型的專業,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上起著重要的作用。供配電工程作為建筑電氣與智能化重要專業課程必須跟上學校步伐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
二、課程改革的方案
我們課程改革的具體方案是以一個完整的電氣工程項目為載體(同時也作為供配電工程的課程設計的設計題目),直接引入課程教學并開展教學,該課程的課程設計實踐教學不再單獨設立,也就是按著工程設計的步驟,以完成一個完整的電氣工程為主線邊開展理論教學,邊完成課程設計的工程項目,將知識融入到工程情境中。這樣不但能做到教、學、做三者一體化,同時注重知識的實際應用,解決學生理論問題解決實際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課程改革的實施
1.課程內容的改革——強調應用型,以建筑電氣工程設計夠用為度,重質不重量。
按電氣工程設計所需要的知識為主來修訂課程大綱和改革課程內容,以“工程設計夠用”為原則來確定課程的知識內容,按工程應用的重點與否來重新認定哪些是需要深入、透徹講解的(如基本原理,概念和基本方法),哪些是需要一帶而過的需要了解的內容,哪些是需要刪除不用的。同時我們在課程講解過程中加入相關設計規范和目前較新的產品樣本。
2.教學方法
因本改革就是得工程項目引入教學之中,所以課程改革是一個大工程的項目驅動教學方法,是更完整的啟發式教學方法,要“做”而怎樣“做”,貫穿課程教學的全過程。解決一個問題馬上又跟著另一個問題。教學過程中就是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學生在做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時也會提出,通過老師指導或同學之間相互討論便能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教學效果較好。
3.考試考核
從課程進行開始,學生便著手進行課程設計,邊做設計邊學知識,考查整個設計過程中完成情況,便能檢驗學生相應知識的掌握情況,重視平時每個環節的考核。同時考核成績不再以單純的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好壞,而重點放在學生查閱資料、理解工程設計規范和設計手冊以及供配電系統知識的具體應用上。設計方案的可靠性、合理性、經濟性、創新性在每一次考查中都會體現,且作為成績評估的重要指標。
4.改革的保障措施——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
雙師型教學團隊教學的建設在整個課程改革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課程的任課老師不僅僅要熟練掌握課程的教學知識內容,還應該具體電氣工程設計的實際工作檢驗,這樣才能較好的指導學生開展邊做邊學的教學工作。為此我們鼓勵參與教學改革的教學團隊老師考取注冊電氣工程師資格證,以此來熟悉掌握電氣工程設計的手冊、規范內容。同時選派教學經驗豐富、具有工程設計經驗的教師擔任課程負責人,也作為團隊的指導教師,對中青年教師進行培訓培養,另外,選派部分教師去校外企業進行實踐學習。
四、結束語
課程的改革中,理論教學的知識圍繞工程實際學院開展,教學目的性強,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內容、工程實例的選取、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讓學生邊學知識邊參與到工程項目的設計,彌補了理論教學與工程設計實踐教學相脫節的不足,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為提高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楊秀英,楊玉芳.應用型本科課程考試改革與實施探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報,2010,27(3).
作者簡介:
于江利,男,河北隆化人,副教授,從事建筑電氣與智能化教學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