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磊
摘要: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初級階段,自身的知識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相對較弱,而小學音樂本身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因此教育教學的難度系數要比普通學科更高。情感教育作為一種現代教育手段,要求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心理變化,有助于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頻率,營造師生平等氛圍,對于教師高效率地開展小學音樂教學有積極的幫助作用。因此,教師必須熟練、靈活地運用情感教育,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音樂;情感教育;教學策略
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作為絕對的課堂中心,起到把握課堂進度、引導教學走向的作用,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樂理知識的灌輸,師生之間缺乏有效溝通,教師很難及時地了解學生需求,音樂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將情感教育融入小學音樂教學,既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客觀需求。結合教育工作經驗,從多個角度分析了小學音樂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構建良好學習氛圍
音樂本身作為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在音樂教學時,要求教師將個人情感融入音符之中,以此為媒介向學生傳達信息。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注意力易分散等特點,如果教師不能有效抓住學生的興趣點,營造活潑有趣的課堂教學氛圍,往往很難保證后續音樂教學的高質量開展。因此,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好課前時間,采取形式多樣、便捷有效的教學手段,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
例如,在學習《采茶舞曲》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提前從網絡上下載與之相關的視頻、圖片,結合音樂教材上的教學內容,制作成PPT課件。然后利用幾分鐘時間播放PPT,學生一邊欣賞美麗的茶園風光,一邊聽教師講解有關的創作背景,對整首歌曲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從而能夠掌握基本的感情基調。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下,學生身臨其境,個人情感不自覺地流露出來,從而以更加積極、飽滿的姿態進行歌曲學習。
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感情培養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往往使音樂課堂變成教師個人的“一言堂”,學生的學習訴求被嚴重制約,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態,教學質量自然受到影響。通過開展情感教育,師生之間回歸平等地位,教師在更多情況下成為學生的“大哥哥”“大姐姐”,教師能夠聆聽學生的學習困難,從而能夠有針對l生地改變教學思路。由于家庭教育、個人基礎的不同,小學生在音樂學習方面的進度也會存在較大差異,教師通過加強情感教育,能夠充分掌握各個學生之間的學習進度,便于教師因材施教。
三、結合文本巧設問題。激發學生參與熱情
小學音樂教材所挑選的作品,大多數是朗朗上口、內容簡單卻又情感豐富的作品,包含著作者對生活、自然的真摯情感。通過小學音樂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學習基本的樂理知識,還能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善于聯想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要結合音樂教學內容,適時地提出情境問題,激發小學生的動腦能力。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不僅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音樂教學內容,而且音樂審美能力也得到了逐步提升。
例如,在學習《摘草莓》這首歌曲時,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課件,吸引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隨后采用領唱的方式,引導學生完成一次試唱。當學生基本上學會了歌曲演唱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適時提出問題:小姑娘為什么舍不得吃那鮮美的草莓呢?然后要求學生同桌之間或小組之間進行相互討論,讓學生明白“擁軍敬老”這一道理。
四、深刻理解歌曲內容。鞏固學生思想情感
音樂的展現是因為人情感的投入,歌曲在創作過程中融入創作人的情感,是創作人在特定意境下的情感宣泄。只有演唱人融入相似的意境中,才能產生情感的共鳴。要注意運用多種手段,表達好歌曲感情,引導學生研究討論對歌曲的理解,讓學生逐步掌握藝術規律,較完整、恰當地表達作品情感。仔細分析歌曲的體裁、題材、歌詞的文學創作手法、曲調的音樂風格等,使學生對歌曲的思想內容、表現手法以及歌曲時代背景有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例如,在教學歌曲《雪絨花》這課中,首先讓學生欣賞雪絨花的圖片并做介紹:雪絨花生長在阿爾卑斯山脈的雪線以上,只有在冰雪連年的地方才能見到它。奧地利人把雪絨花作為自己的國花,只有最勇敢的戰士才有資格佩戴它。后來,雪絨花就成了勇士的一種象征。然后,向學生介紹法西斯時期納粹的殘忍行徑,上校和瑪利婭對祖國的深切熱愛之情,隨著音樂學習歌曲,讓學生感受著優美的旋律,體會奧地利人民苦難的過去和光榮的斗爭歷史。這樣,在學唱歌曲的時候,就能和音樂主題產生共鳴。歌曲背景的再現,能使學生更好地融入歌曲的意境,更好地把握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