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晶
摘要:以一個中學的調查為基礎,客觀展示互聯網金融在中學生中服務模式的方式方法,分析互聯網金融在為中學生提供服務中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探討互聯網金融進校園的可能性。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進校園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1
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技術與金融業務的結合體,與傳統金融業務相比較,是一種新興金融。面對教育行業蘊含的巨大潛力,近年來,各銀行或其他金融平臺紛紛布局教育行業。本文通過對青島58中學生的調查,分析互聯網金融走進基礎教育行業的可能性。
一、互聯網金融的服務模式
這種模式包括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移動理財終端。其中應用最廣泛的當屬第三方支付,指的是具有一定實力、信譽的機構借助互聯網,與各大銀行簽約,在用戶與銀行的支付結算系統中建立一種支付模式。目前來看,我們國家最著名、使用最廣泛的支付寶、微信支付,都是從最初的電商平臺發展起來。
目前來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將越來越綜合化,一個平臺或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也將不斷綜合化,例如支付寶由最初的網絡支付,發展到現在集網絡購物支付、實體店消費支付、結算支付、線上理財等等。同樣的,傳統的金融機構也在逐步地發展服務終端網絡化(如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等),還不斷創新,向綜合化發展,提供產品銷售和服務的網絡化。
二、中學生參加互聯網金融的調查
我們選取了青島58中為調查對象,在暑期做了調查。
青島58中學地處市區,有學生2400余人,教職工250余人,周邊配套設施齊全,商戶包括培訓機構、書店、文具、體育用品等商戶,且絕大多數商戶支持三方支付。目前,為避免學生攜帶現金不安全的因素,學生繳納各項費用,均由家長轉賬匯款或攜帶現金到學校繳納;學生使用的飯卡、圖書卡等均有單獨的卡片;學校目前并未開通繳納費用的平臺。
我們選取了100名學生,主要調查了學生使用第三方支付的情況、學生自己掌握資金理財的情況以及其家長通過平臺繳費的意愿。從調查結果看,盡管中學生目前尚未成年,但學生在家長的配合下,54%的中學生經常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30%的中學生偶爾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從未使用過支付寶的只占到學生數量的16%,該中學學生第三方支付參與度非常高。
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家長教育理念的不斷提升,很多家長在生活學習中,會采用獎金的形式鼓勵孩子,加上每年的壓歲錢,孩子均有一定的儲蓄。有些家長將這部分資金完全交給學生自己打理,這部分學生占到23%;有些家長跟孩子協商決定理財方式,占比40%;有些家長完全代理孩子的資金理財行為,占比37%。調查結果顯示,63%的中學生具有理財意識和理財行為,其中自己自由支配的人數達到37%,完全由家長代理的只占到37%。
對選取樣本的100名學生家長是否愿意使用平臺繳納孩子的各項費用時,高達85%的家長表示非常愿意使用平臺包括(支付寶、微信、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或學校網絡平臺)完成繳費,只有15%的家長考慮到互聯網安全等因素表示不愿意通過平臺完成繳費。
調查結果顯示,盡管58中學目前并未開通繳費平臺,但在周邊環境及家長的影響下,該校已經有很多學生接觸互聯網金融,絕大多數家長對于學校建立平臺,完善繳費網絡化持贊成態度。
三、中學生參與互聯網金融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分析
效益是某種活動所要產生的有益效果及其所達到的程度,是效果和利益的總稱。中學生因未成年,參與互聯網金融理財的實際上是學校和家長,對于基礎教育,我們不能單純衡量經濟效益,更多的應當考慮管理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經濟效益
對58中學而言,學生采用支付寶、手機銀行等支付繳納各項費用,減少了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可表現為對財務人員需求的減少,工資支出的減少,人力成本的降低;對第三方平臺來說,直接增加平臺客戶數量、交易金額、交易數量;對家長來說,采用第三方支付可以節約時間成本和財務成本(如交通費)。
(二)管理效益
對學校而言,互聯網金融進校園,帶給學校最多的應當是管理效益,避免了現金收付的缺點,減少了財務環節,學校也可通過平臺提供的工具和數據分析學生的行為,方便學校對學生的管理;財務人員的減少,也方便了學校對教職工的管理。學生不需要攜帶現金,家長不必為繳納費用單獨跑銀行或學校,也方便了作為監護人的家長對學生的管理,并通過賬單明細管理學生的消費支出狀況。
(三)社會效益
互聯網金融進校園,是從學生客戶未來具有高成長性的角度來發展的。中學教育階段是培養學生客戶的基礎階段,考慮到家長對孩子各方面教育的重視,互聯網金融理財進校園有助于學生從小就接觸金融服務,養成良好的金融理財意識和習慣,重視自己的征信狀況,有利于我們國家個人征信系統的不斷完善,和整個社會珍視自己的征信,養成誠實守信的良好習慣。同時,學生從小接觸一個企業或平臺的產品服務,一旦認可這家企業,將成為這家平臺或企業的高粘性客戶,對互聯網企業的發展來說也是一個長期效應。
四、互聯網金融進中學校園的可能性
綜合以上對58中學互聯網金融參與情況的調查和分析,我們認為互聯網金融終將走進校園,這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首先,由于整個社會互聯網金融參與度非常高,家長有意識額引導學生從小養成理財的習慣,養成做規劃的習慣,不管是受家長、周邊同學還是商戶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中學生在參與互聯網金融。其次,互聯網金融走進校園,一定程度上改善學校的財務流程,減少學校財務成本,減輕家長負擔,對三方平臺或企業而言,培養的是具有極高成長性的基礎客戶,有利于增加客戶的粘性,是三贏的局面。最后,在中學階段引入互聯網金融,正是支持家長對學生理財意識的培養有利于培養學生從小重視自己的征信,培養整個社會良好的征信習慣,有利于我國征信系統的不斷發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