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項目教學法是以某一個工作項目為參照依據,以學生整個職業生涯發展為主要目的科學設置教學體系,對學生進行項目化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會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任務,結合課程項目,以典型案例為教學載體,以學生步入工作后的任務為中心,豐富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感性認識能力,同時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動機,收獲的成功的喜悅,激勵學生不斷向前學習。項目教學法始終圍繞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全面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教學目的是將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結合起立,充分發揮好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在具體工作和學習過程中解決實際問題。項目教學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獨立完成整個項目的過程,確保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相關技能。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就項目教學法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具體應用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助益。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 教學應用
在職業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是十分重要的課程之一,在職業學生進行會計資格考試過程中,該門課程是必考的內容。《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內容通常都是一些法規條例,理論性和抽象性比較強,在過去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是采用課堂傳統教學模式,整個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學生被動的聽講,課堂參與性不足,時間一久學生就會對該門課程感到枯燥乏味,整個教學課堂不活躍,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整個課堂教學質量難以提升。為了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教學效率,保證學生在會計職業資格證書考試中能夠順利通過,提高《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需要我們及時轉變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而應用項目教學法正好能夠實現上述要求。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自身職業道德建設意識,提高學生今后步入社會后的適應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多素質會計人才。
1、傳統《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教學模式單一,無法吸引學生學習興趣
在過去《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是應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整個教學過程教師一直掌握著課堂節奏,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在課堂下被動的聽講,整個教學過程都是教師向學生單項的傳輸知識,缺乏雙向互動過程。在課堂結束前教師簡單的對知識點進行總結和模擬練習,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乏味,學生在課堂上不能深度對知識點進行理解,學生在課下只能死記硬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常常對理論知識感到十分的模糊,針對實際案例不知道該應用那些理論進行分析,經常依賴教師,對問題的闡述和分析沒有自己的見解。整個課堂教學由于缺乏趣味性,因此學生學生積極性不高。
1.2課程設置不合理
在進行《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過程中,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脫節,教師一味的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而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卻很少。目前,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中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設置極不合理,理論課程教學占據了大多數時間,而實踐教學時間少,內容簡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整個《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布局過程中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不能夠結合現階段課程體系教學要求科學設置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
1.3應用性不強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是職業會計人才進入工作崗位前必須掌握的三大基礎理論之一,對于該門課程的教學應該以實際的應用為導向,保證學生進入工作崗位之后能夠更好的適應會計崗位的工作需求,解決工作中面臨的突出、棘手問題。同時,學生今后面對復雜會計問題后,能夠依據《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內容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明確自身那些行為不能出現,哪些工作必須做好。而由于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比較落后,學生掌握了較多的理論知識,但是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卻不知道該如何去做。
2、項目教學法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中的應用
2.1.準備階段
在課程正式開始之前,老師應該針對教學計劃、課時安排、課程的內容特征、每章節的主要知識點準備恰當的項目。一般在教學過程中選取十二個恰當的案例為宜,其中第一章《會計法律制度》設置3個案例,第二章《支付結算法律制度》設置3個案例,第三章《稅收法律制度》設置2個案例,第四章《財政法規制度》設置1個案例,最后一章《會計職業道德》設置4個案例。對選取的案例裝訂成冊,和教材一起發給學生,在每次上課結束時告訴學生下節課要講授的內容和案例,讓學生通過4~6個人自由組合成小組的形式,在課下對內容進行自我學習,自己解決案例中的問題,上課時老師先對學生的理解情況進行檢查,然后再對學生的理解進行糾正并作深入的講解。
2.2分析階段
項目分析階段是整個項目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在該階段,老師根據學生在課前自我學習的情況讓學生進行討論,首先小組之間分析各小組存在怎樣的問題和不足,以及各小組應該借鑒其他小組怎樣的優點,然后老師對各小組的報告做個簡單的評價,提出相應章節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提出學生進行本小組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整個分析階段師生進行的是雙向的溝通和學習,學生參與學習、老師輔助課堂秩序和進程。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還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下面,讓我們結合實際案例對這個階段作進一步理解。例如,講到會計工作交接時可以選取這樣的案例:甲公司財務部門的張會計由于工作需要擬調到其他部門,新上崗的小王將接替他的工作,同時會計小徐由于生病向公司請假一周,在這一周期間將由李會計負責其原來負責的相關會計賬務的處理,問在這兩種情況下是否需要進行會計交接工作,為什么?對于這個案例老師首先讓學生按小組形式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說明采用的相應理論知識,然后對學生自我學習的情況和該部分內容學習的重難點進行講解。
2.3總結階段
在這一階段,老師對相應知識點學習的整個過程進行總結,提出項目和理論知識的正確結合方式、對理論知識進行整體歸納、對案例的整體邏輯思路進行梳理、肯定學生解決問題的創新性和獨特性、指出分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案例教學法在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熊翮菲. 現代國企研究. 2015(18)
[2]淺談案例教學法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 金麗娜. 知識經濟. 2016(08)
[3]以就業為導向的會計專業案例教學法應用研究[J]. 張永力. 中國市場. 2015(23)
[4]淺談案例教學法在會計教學中的運用[J]. 陽春芳. 教育教學論壇. 2014(21)
[5]利用案例教學法改進會計教學的實踐[J]. 李娜. 河南科技. 2012(08)
[6]淺談案例教學法在中職會計教學中的運用[J]. 張惠英. 中等職業教育. 2009(10)
[7]探討案例教學法在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王旭. 現代經濟(現代物業下半月刊). 2008(03)
[8]淺談會計專業案例教學法[J]. 崔瀾.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08(09)
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重點課題“高職院校基于校企合作的特色專業建設研究與實踐”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王菲(1987.05),女,黑龍江海林人,本科學歷,黑龍江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會計學。